一、长江惊现"盲盒"
2016年4月16日下午,四川省泸州市长江边,一个普通的周六。春日的阳光洒在江面上,波光粼粼,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这本该是一个宁静的周末午后,但江边的一个异常发现打破了这份平静。
一位当地村民在江边散步时,突然注意到江面上漂浮着一个鼓囊囊的编织袋,随着水流缓缓地靠向岸边。这个编织袋被透明的塑料管子紧紧绑住,看起来十分可疑。村民走近后,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,他立即意识到事情不简单,赶紧拨打了报警电话。
长江航运公安局泸州分局接到报警后,侦查员迅速赶到现场。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编织袋时,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——袋子里装着一个不完整的人体尸块,只有头部和躯干部分,四肢缺失。尸块已经高度**,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。
**经过初步勘验,死者为女性,身高约1米6左右,年龄在18岁到20岁之间,耳垂处有一块"子耳朵"(当地话,指耳垂上的小赘肉),死亡时间在7到10天左右,死因是机械性窒息死亡。**更令人震惊的是,尸块是用胶带包裹的,这种残忍的分尸手法让在场的侦查员们都感到十分沉重。
面对如此恶性的案件,长江航运公安局泸州分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,决心要将凶手绳之以法。这起长江抛尸案的侦破难度相当大,一方面是因为长江上游水系发达,支流众多,尸源的确定非常困难;另一方面,经过长时间浸泡的尸体,身份识别也面临诸多挑战。
专案组立即组织查找尸源,明确死者身份。他们一方面制作协查通报,发给沿江上游公安机关请求协助查找尸源;另一方面将提取的尸块检材送往泸州市公安局进行DNA鉴定,并组织网上比对工作。同时,专案组还对尸体的包装袋以及损伤程度进行了分析,认为这个编织袋有可能是从高空坠落的。
二、艰难的身份确认
专案组分析认为,如果尸体是从高处抛入长江的,那么只有下降落水所产生的冲撞才会导致编织袋产生的破裂,这比较符合现场发现的特征。因此,他们沿江而上,寻找符合高处抛尸这一特点的江关跨江大桥、山坡等地。
然而,一天过去了,依然没有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反馈上来。就在专案组感到一筹莫展之际,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:宜宾县某村民白某报案,称她的侄女阿莲于4月4日前后在宜宾南岸失踪了。阿莲的身高、年龄等特征都与抛尸案的受害人相仿。
侦查员立即赶往宜宾县,与报案人取得联系。报案人是失踪者的姑妈,失踪者白某莲,现年20岁,身高1米65左右,家里都叫她阿莲。在查看阿莲照片时,侦查员发现阿莲的一只耳朵长有"子耳朵",与死者的特征十分相似。
但仅凭这些体表特征还不足以确认死者就是阿莲。为了进一步验证,侦查员决定提取阿莲直系亲属的DNA进行检验。然而,这一过程并不顺利——阿莲的父母在十年前都因为车祸去世了,而且他们的遗体当时是火化的,而不是土葬的。从理论上来讲,能够提取到阿莲父母的DNA与死者的DNA进行比对,是最直接的方法。
如今阿莲的直系亲属都不在人世,专案组只能另辟蹊径,通过阿莲本人的一些相关物品进行DNA信息认定,这样才能确定DNA信息的唯一性。民警尝试着对阿莲在姑姑家的一些痕迹进行提取,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。他们又去阿莲的婆婆爷爷家收集她曾经生活的遗留物,比如她的袜子、鞋子、牙刷、梳子等。送检过后,发现的都是一些混合斑,没有办法做唯一鉴定。
尽管推测认为死者是阿莲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,但如果没有DNA比对结果进行支撑,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证据链,在后期的定案上就会出现极大的争议。因为现在的案件诉讼制度是以审判为中心,审判又是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,尤其是碎尸案,本身取证就很难,整个案件的证据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就更难。
为了进一步固定证据,侦查员去了阿莲曾经暂住过的几个亲戚家,分别提取了阿莲的生活用品,最终在阿莲舅舅家找到的一把梳子上,警方成功提取到了阿莲的头发,并通过DNA比对确认了死者的身份。至此,专案组终于在48小时内确定了死者的身份——她就是20岁的阿莲。
三、矛盾的线索
确定了死者身份后,专案组开始对阿莲的亲属进行深入了解,了解受害人阿莲的社会关系。根据阿莲的亲属描述,阿莲从小失去双亲,吃百家饭长大的,性格比较倔强。成年后外出打工,一直在宜宾县某理发店工作。亲戚最后一次见到阿莲是在2016年4月5日,在她回来拿走一些日常用品后,就再也没有回过家。
结合阿莲离家的时间与尸体的**程度,专案组推测阿莲很有可能就是在离家后就遇害了。但阿莲的姑妈提供了一条线索,却又差点让警方推翻了之前的推断。据阿莲姑妈描述,在阿莲出门后的几天里自己还与其有过联系。阿莲在微信中回复自己说过几天就回去,并且追加手机马上没钱了,等交上费再跟你联系。而发信息的时间清晰地指向2016年4月8日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