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徽元年的暮春,风带着最后一丝暖意掠过长安城墙,却在出了玉门关后,彻底褪去温柔,化作裹挟着黄沙的烈风,刮得人睁不开眼。三日后,长安西市外的官道上,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缓缓集结 —— 二十辆乌木马车一字排开,车厢上盖着厚实的粗布,隐约能看到里面堆放的粮食袋,袋口露出的麦麸在风中轻轻晃动。马车上插着的 “王记粮行” 旗帜,在风中猎猎作响,与旁边侠义盟侠客们腰间佩剑的寒光交相辉映。
这支商队,正是王老三组织的粮商队伍,目的地是西域的龟兹。而队伍两侧,二十余名身着劲装的侠客格外引人注目 —— 他们大多穿着深灰色或黑色的短打,腰间挎着锋利的环首刀,背上除了长剑,还背着一个鼓囊囊的布包,里面装着李逸提供的改良弩箭与急救包。为首的 “铁拳” 赵虎,身材魁梧如铁塔,肩上扛着一把玄铁打造的重斧,斧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光;“快剑” 林霜依旧是一身紫色劲装,长发束成高马尾,手里牵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,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;“妙手” 孙医则背着他的药箱,正挨个检查侠客们的急救包,时不时叮嘱几句 “金疮药要放在顺手的地方”“清凉散记得按时吃,戈壁上容易中暑”。
“都检查好了吗?” 赵虎粗声粗气地问道,声音压过了风声。
“回赵堂主,弩箭每人十支,急救包都配齐了,水囊也装满了。” 一名年轻的侠客上前回话,他叫陈青,是林霜挑选的剑客之一,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,眼神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。
林霜走到陈青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第一次随队护商,别紧张,记住我们之前演练的阵型,遇到危险不要慌,跟紧队伍。”
陈青用力点头:“林堂主放心,我不会拖大家后腿的!”
王老三从马车上跳下来,手里拿着一个账本,快步走到赵虎面前,脸上满是感激:“赵堂主,这次真是多谢诸位英雄了。这一路山高水远,还望大家多费心。” 他说着,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,递了过去,“这是预付的一部分报酬,等商队安全抵达龟兹,剩下的我再一并奉上。”
赵虎看都没看那锭银子,摆了摆手:“王栈主客气了,保护商队是我们的职责,报酬的事,等到了龟兹再说不迟。你还是赶紧上车吧,再耽误下去,天黑前就到不了下一个驿站了。”
王老三见状,也不再坚持,将银子收回怀里,拱了拱手:“那我就先谢过诸位了!” 说完,便登上了最前面的一辆马车。
随着赵虎一声令下,商队缓缓启动。马车的车轮碾压在官道上,发出 “咯吱咯吱” 的声响,与侠客们的脚步声、马蹄声交织在一起,朝着西方而去。
起初的几日,商队行进得十分顺利。沿途经过的城镇与驿站,官员们见了赵虎手中的官府通行令牌,都十分配合,不仅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与饮水,还告知了前方路段的情况。可越往西走,景象愈发荒凉 —— 官道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布满碎石的戈壁滩,周围见不到半棵树木,只有偶尔出现的骆驼刺,在风中顽强地挺立着。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,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,炙烤着大地,地面的温度高得能烤熟鸡蛋,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干燥的热气,吸入肺中,仿佛要将喉咙灼穿。
侠客们大多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戈壁路,不少人都出现了中暑的迹象 —— 脸色潮红,嘴唇干裂,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。孙医见状,立刻让商队停下休息,取出清凉散,用温水调开,分给大家喝。“都慢点喝,别呛着。” 孙医一边递药,一边叮嘱,“戈壁上不比中原,白天热得厉害,晚上又冷得刺骨,大家一定要注意增减衣物,别生病了。”
林霜靠在马车上,喝了一口清凉散,感觉喉咙里的灼痛感缓解了不少。她抬头望向远方,只见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际,远处的沙丘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,像是一片流动的海洋。“赵堂主,你看前面那片区域,是不是就是黑风岭?” 她指着不远处一座光秃秃的山岭,问道。
赵虎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,眉头微微皱起:“没错,就是黑风岭。之前王栈主说的那几支遇劫的商队,就是在这里被抢的。大家都打起精神来,这里地势险要,很容易藏人,说不定盗匪就在附近。”
侠客们闻言,立刻警惕起来,纷纷握住了腰间的刀剑,背上的弩箭也取了下来,搭在手中,随时准备发射。商队的车夫们也加快了赶车的速度,想要尽快离开这片危险的区域。
可就在这时,一阵 “轰隆隆” 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,伴随着黄沙漫天扬起,像一条黄色的巨龙,朝着商队席卷而来。“不好!是马贼!” 赵虎大声喊道,“所有人准备迎敌!陈青,你带几个人护住商队的左侧;林堂主,你带一队人守右侧;孙医,你负责救治伤员,待在商队中间,不要出来!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