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保守派受挫,改革之路再向前

入秋的长安,褪去了盛夏的燥热,多了几分清爽。太极殿外的银杏树叶渐渐染上金黄,随风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大唐的繁华与变迁。此时的朝堂之上,气氛却与往日不同 —— 盐铁改革的全面成功,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,吹散了保守派盘踞多年的阴霾,让支持改革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主导。

张柬之身着深青色朝服,站在文官队列的中后位置,脸色阴沉得如同窗外的乌云。自盐铁改革在全国推广并取得辉煌成效后,他的日子便一日比一日艰难。此前,他以御史中丞的身份,多次上奏弹劾盐铁改革 “扰乱旧制”“与民争利”,甚至暗中联合几位保守派官员,试图阻挠改革推进。可如今,百姓用上了平价优质的盐铁,国库收入大幅增长,各地送来的奏折全是对改革的称赞,他那些弹劾的言论,不仅没能动摇改革根基,反而让自己渐渐被唐太宗冷落。

就在昨日,吏部还传来消息,原本由他负责的地方监察事务,被唐太宗下令转交他人负责。这无疑是一个信号 —— 陛下已不再信任他这位 “保守派中坚”。张柬之心中满是不甘,却又无可奈何。他偷偷瞥了一眼站在前方的李逸,只见李逸身着绯色官袍,身姿挺拔,眉宇间满是自信,与半年前那个在朝堂上还要为盐铁改革据理力争的年轻人,判若两人。

“诸位爱卿,今日召你们前来,是想与大家商议下一步的朝政规划。” 唐太宗坐在龙椅上,目光温和却带着威严,“盐铁改革推行半年,全国官盐、铁价大幅下降,税收增长四成,百姓满意度显着提升。此等利国利民之举,当成为我大唐改革的典范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李逸身上,语气中满是赞赏:“李逸,如今盐铁改革成功,百姓受益,国库充实,下一步,你可考虑在其他领域推行类似改革,比如茶叶、丝绸的税收与经营。这两项产业关乎民生,也是我大唐的重要财源,若能加以规范,定能进一步完善大唐的经济体系。”

此言一出,殿内立刻响起一片赞同之声。户部尚书王圭率先躬身说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!茶叶、丝绸乃我大唐特产,江南茶叶远销北方,蜀地丝绸更是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各国,只是如今市场混乱,偷税漏税、垄断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,若能参照盐铁改革的经验加以规范,定能为国家带来更多收益,也能让百姓、商家受益。”

工部尚书段纶也附和道:“臣也赞同!此前盐铁改革中,‘因地制宜、实用利民’的理念十分有效,若能应用到茶叶、丝绸领域,定能解决当前市场的诸多问题。”

李逸感受到满朝文武的支持,心中暖流涌动。他上前一步,躬身答道:“陛下,臣谢陛下信任。其实在盐铁改革推进过程中,臣便已开始关注茶叶、丝绸领域的问题,如今已有初步想法。茶叶、丝绸与盐铁不同,盐铁关乎国计民生,需官营与民营协同;而茶叶、丝绸多为民间经营,百姓依赖其谋生的不在少数,因此改革不可照搬盐铁模式,需以‘规范市场秩序、优化税收制度’为核心。”

他停顿片刻,继续说道:“具体而言,其一,规范经营资质。当前茶叶、丝绸市场鱼龙混杂,不少商家无证经营,以次充好,损害消费者利益,也扰乱市场秩序。可参照盐铁经营权开放的经验,由地方官府审核商家资质,为符合条件的商家颁发经营许可证,严禁无证经营;其二,优化税收制度。如今茶叶、丝绸税收标准混乱,地方官员随意加征赋税,导致商家负担沉重,不少商家为避税而走私。可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,按产量或销售额征税,同时加强监管,防止偷税漏税,确保税收公平;其三,打击垄断经营。江南部分茶商、蜀地部分丝绸商,凭借财力垄断市场,哄抬价格,百姓与小商家苦不堪言。需严厉打击垄断行为,鼓励公平竞争,让市场价格回归合理水平。”

李逸的话音落下,殿内再次响起掌声。唐太宗满意地点点头:“你的规划详细周全,既考虑到了茶叶、丝绸领域的特殊性,又延续了盐铁改革‘实用利民’的理念,很好!此事便交由你负责,户部、刑部全力配合,尽快制定具体方案,待方案成熟后,先在江南、蜀地试点,再逐步推广至全国。”

“臣遵旨!” 李逸躬身领命,心中充满了干劲。

站在队列中的张柬之,听着李逸的规划与满朝文武的赞同,心中满是苦涩。他原本还想站出来反对,称 “茶叶、丝绸经营已久,贸然改革恐引发混乱”,可话到嘴边,却又咽了回去。他深知,经过盐铁之争,保守派已彻底失去了话语权。此前支持他的几位保守派官员,见改革利国利民,早已悄悄与他划清界限,有的甚至转而支持李逸的改革举措。上次朝会后,吏部尚书还私下对他说:“柬之,如今改革已是大势所趋,百姓拥护,陛下支持,我们若再坚持反对,恐会惹祸上身啊!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穿越唐朝当财子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