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2章 结局

时光的河流裹挟着奋斗的泥沙与成功的金沙,奔腾不息。转眼间,星火科技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年头。十年,从籍籍无名的初创团队,到如今在光电显示、智能家居、传统工艺创新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的科技集团,其中的艰辛与荣耀,足以书写一部厚重的传记。

十周年庆典的举办地,设在了刚刚竣工、象征着星火科技新起点的研发大厦内部展厅。今夜,这里星光熠熠,宾客云集。不仅有政府代表、投资伙伴、重要客户,还有从槐花村赶来的老支书、赵小满和几位老师傅代表,以及技术学院的师生代表。张师傅穿着崭新的中山装,周明也难得地打上了领带,连小星辰都被苏宁打扮得像个小公主,好奇地张望着这灯火辉煌的一切。

展厅内部设计极具未来感,柔和的灯光与巨大的环形屏幕相得益彰。环形屏幕上,正缓缓播放着一段精心制作的回顾短片。没有过多的煽情旁白,只有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:

画面起初是晃动的手机录像,狭窄的出租屋里,年轻的陆信和苏宁对着一个简陋的电路板兴奋地争论,旁边散落着泡面盒;

镜头一转,是槐花村合作社昏暗的灯光下,赵小满和老师们傅们手指翻飞,藤条在指尖穿梭,编织出最初的希望;

接着是“星火一号”原型机点亮时,实验室里爆发的欢呼;

是张师傅指着显微镜图像,说出“乌边”时,众人恍然大悟的表情;

是盲文电饭煲前,视障的孙阿姨摸着藤编按键,说出“能看见的温度”时,那温暖的笑容;

是钙钛矿-MicroLED屏幕在槐花村打谷场上,点亮那片“人造星空”时,村民们震撼的脸庞;

也有面对专利纠纷时的凝重,遭遇技术泄密时的愤怒与坚定……

一幕幕,一帧帧,如同岁月的刻刀,在每个人心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。台下,老支书看得眼眶湿润,悄悄用粗糙的手背抹了下眼角;赵小满紧紧握着身边老师傅布满老茧的手;周明深吸一口气,仿佛又感受到了那些攻坚克难日夜的压力与激情;连不懂事的小星辰,也似乎被气氛感染,安静地靠在爸爸怀里,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屏幕。

短片最后,画面定格在星火科技如今庞大的产业园区的航拍夜景,万家灯火,如同地上星河。音乐缓缓收起。

全场灯光亮起,陆信缓步走上舞台中央。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,身形依旧挺拔,但眼角眉梢,已悄然爬上了些许岁月的痕迹,那是责任与思考留下的年轮。他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,眼神温和而深邃。

他没有拿讲稿,手持话筒,沉默了几秒,仿佛在平复内心的波澜。展厅里安静得能听到呼吸声。

“十年了。”他开口,声音透过优质的音响系统,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,“刚才的短片,很多画面,我看一次,心里就触动一次。有人说,星火科技是个奇迹。但我知道,这个世界上没有凭空而来的奇迹。”

他的声音逐渐变得有力:“所谓的奇迹,是无数个夜晚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,是槐花村老师们傅指尖磨出的老茧,是面对强敌时我们攥紧的拳头,是陷入绝境时彼此伸出的援手,是为人父母后那份想让孩子、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的初心!”

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,许多老员工眼中闪烁着泪光。

“十年前,我们只有一间出租屋,一个模糊的梦想,和一股不服输的傻劲儿。”陆信继续说道,语气变得轻松了些,“我们当时想,科技不该是冷冰冰的参数,它应该是有温度的,应该能解决真实的问题,应该能守护值得守护的东西——无论是像藤编这样的文化根脉,还是像独居老人、视障伙伴这样的群体,亦或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希望。”

他话锋一转,指向身后那面巨大的环形屏幕:“今天,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,我想向大家汇报,我们并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。并且,我们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。”

屏幕骤然暗下,随即,一道纯净至极的光束从舞台某处射出,在环形屏幕中央汇聚。没有边框,没有传统的面板结构,那“光”本身仿佛就是屏幕——一片仿佛悬浮在空中的、尺寸惊人的显示区域。

画面亮起,是浩瀚的宇宙星云。那黑色的背景,深邃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,而星云的色彩,绚烂到近乎不真实,过渡细腻得如同流动的梦境。极高的亮度让整个展厅如同白昼,却又丝毫不见刺眼。每一个像素点都锐利无比,仿佛触手可及。

“这就是星火科技交出的十周年答卷,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宣言——”陆信的声音带着自豪与激情,“全球首款,真正具备量产可能的 100 英寸钙钛矿-MicroLED 无缝拼接概念显示屏——‘星火·视界’!”

台下瞬间爆发出惊呼声和更加热烈的掌声!尤其是到场的行业专家和媒体记者,他们太清楚,将钙钛矿-MicroLED 技术做到如此大的尺寸,并实现无缝拼接,意味着怎样的技术壁垒被攻克!这不仅仅是参数的领先,更是显示技术形态的一次革命!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我在八零搞事业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