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始核心的嫣念花田迎来了三年一度的 “共生花期”,淡粉的花瓣上泛着五色微光 —— 那是苏御的五色共生光与花田能量交融的痕迹。清晨的阳光洒在花田,28 颗星球的旗帜在广场上空舒展,风里带着古森星的麦香、冰蓝星的清甜、赤焰星的暖意,还有黑曜星的泥土气息,这些来自不同星球的味道交织在一起,成了多元宇宙最独特的 “和谐气息”。
苏御站在花田旁的共生石碑前,石碑上刻着近三年的 “和谐数据”:各星球能量稳定度持续保持在 98% 以上,混沌残留清除率 100%,跨星球协作项目增长 200%,居民幸福指数突破历史峰值。苍玄拄着古文明权杖走来,杖顶的晶石映着花田的五色光:“古文明典籍里记载的‘宇宙大同’,终于在你手中实现了 —— 不是靠力量压制,是靠共生融合。”
苏御低头看着胸口的冰晶吊坠,吊坠与五色共生光、共生守护勋章的光芒交织,萧嫣的笔记在口袋里轻轻颤动,像是在分享这份和谐。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” 他轻声说,“是每颗星球的居民,用对生活的热爱,共同铸就了这份和谐。”
三年间,苏御将五色共生光融入多元宇宙的 “能量循环系统”,28 颗星球不再是独立的能量体,而是形成了相互滋养的共生网络:
古森星的枯荣能量通过 “共生导管”,输送到赤焰星的沙漠区域,让原本荒芜的沙地长出耐旱的共生草;赤焰星的火属性能量则反哺冰蓝星,为冰川下的农田提供稳定的温度,让冰蓝星的共生麦实现 “一年三熟”;冰蓝星的冰混能量顺着导管流向雷泽星,为高温矿洞降温,同时转化为清洁的饮用水,解决了雷泽星矿工的饮水难题;雷泽星的雷光能量则输送到黑曜星,为地脉监测站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,让地脉预警的准确率达到 100%。
在能量循环的核心节点 —— 初始核心的 “共生枢纽”,阿泽正通过全息屏监控能量流动:“今天古森星向赤焰星输送了 5000 单位的枯荣能量,赤焰星反馈沙地植被覆盖率又提升了 3%;冰蓝星从雷泽星获取的冰混能量,让新农田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两成。”
苏御走到枢纽旁,指尖的五色光轻轻触碰能量流,瞬间感知到每颗星球的能量需求:“黑曜星的地脉能量有点弱,我们调 1000 单位的雷光能量过去,帮他们加固地脉导管。” 随着能量调整,全息屏上黑曜星的地脉稳定度立即从 97% 升至 99%,黑曜星的地脉长老通过通讯器发来感谢:“有了这股能量,我们的黑晶矿能更安全地开采,还能多给古森星送些矿石,帮他们改良农具。”
这种 “按需分配、相互滋养” 的能量循环,让多元宇宙的生态实现了真正的和谐 —— 没有资源争夺,只有共生共赢。
和谐不仅体现在生态上,更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。初始核心的 “多元社区” 里,来自不同星球的居民比邻而居,形成了独特的跨星球文化:
早餐时,古森星的居民会端着刚煮好的共生麦粥,送给隔壁赤焰星的邻居;赤焰星的居民则会分享用焰心温控术烤好的 “焰心饼”,饼里夹着冰蓝星的冰晶果,甜而不腻。午后的广场上,雷泽星的孩子教黑曜星的孩子玩 “雷光跳房子”,用淡紫的雷光画出格子,既安全又有趣;冰蓝星的孩子则带着大家制作 “冰晶灯笼”,灯笼里注入古森星的枯荣能量,夜晚会发出柔和的绿光,照亮整个社区。
在 “多元学校” 里,课程不再局限于单一星球的知识:孩子们既要学习古森星的生态保护,也要掌握赤焰星的能量转化,还要了解冰蓝星的冰川维护。林舟正带着学生们做 “跨星球实验”:用古森星的枯荣草、赤焰星的火晶石、冰蓝星的冰晶碎,制作 “迷你能量循环模型”,模型中的能量流像彩虹一样流转,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。
“老师,我以后想当能量循环管理员,” 一个来自黑曜星的小男孩举着手,“我要让每颗星球都能拿到需要的能量,再也没有星球缺能量。” 林舟笑着点头,眼中满是欣慰 —— 这就是和谐的力量,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 “共生” 的意义。
如今的多元宇宙,守护不再是少数武者的责任,而是全民参与的 “共治体系”:
在每个星球的社区里,都设有 “和谐守护站”,居民们经过培训后,能熟练使用基础的频率监测、能量疏导技巧。灰砾星的老赵成了守护站的 “明星管理员”,他用改良的 “麦秆杖”,帮邻居们检测家里的能量波动,还教老人和孩子制作 “简易防护符”:“以前遇到能量异常,只能等专业武者来,现在我们自己就能解决,既快又放心。”
萧嫣纪念学院的 “共生武学班”,学员从最初的 50 人发展到现在的 5000 人,学员中既有农民、矿工,也有商人、教师。小雅正在给学员们演示 “冰混流护术”:“这门术不仅能保鲜食物,还能在冬天给家里供暖,大家学会后,既能守护自己的生活,也能帮到邻居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