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皇帝的首肯之下,苏御正式跻身朝政核心,就此踏上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征程。他满怀一腔炽热的报国之心,对国家与百姓的深切责任感犹如熊熊烈火在胸腔中燃烧。苏御暗自发誓,定要将自身的智慧与勇气毫无保留地倾洒出来,为这个庞大帝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,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
初次参与朝堂议事,御书房内气氛庄严肃穆得仿若一潭深不见底的幽渊。两侧矗立着的红木雕花梁柱,纹理间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古朴气息。阳光透过雕花窗棂,宛如一道道金色的丝线,精准地洒落在光洁如镜的地砖上,映照出一片熠熠生辉的金黄。文武百官身着华美的朝服,依照品级井然有序地排列着,他们有的神色沉稳如山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;有的目光中透着好奇的光芒,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,纷纷将探寻的视线投向这位新晋参与朝政的护国公苏御。苏御深吸一口气,那口气仿若要将周身的紧张驱散殆尽,而后稳步向前,在御座前恭恭敬敬地跪地,声音洪亮且坚定,仿若洪钟鸣响:“皇上,微臣苏御,今日有幸参与朝堂议事,愿为国家发展竭尽绵薄之力。” 皇帝端坐在御座之上,身姿笔挺,不怒自威,微微颔首,目光中满是殷切的期许:“苏御,平身吧。朕期待你能带来独到见解,助力国家前行。”
苏御站起身来,神色凝重而认真,目光仿若探照灯一般,缓缓扫过在场众人,而后徐徐说道:“皇上,诸位大人,微臣近日不辞辛劳,走访多地,深入民间考察民生百态,发现当下国家农业发展正深陷困境。农田水利设施历经岁月侵蚀,年久失修,每逢旱涝灾害侵袭,庄稼便遭受重创,受灾情况极为严重,这极大地影响了粮食收成。而粮食收成关乎百姓的温饱问题,更是国家根基之所在,不容小觑。微臣建议,朝廷应即刻拨出专项资金,用于修缮那些老旧破败的水利设施,并在多地新建先进的灌溉工程。同时,选派精通农事的农官下乡,向百姓传授改良后的农耕技术,从选种、播种到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,都进行全方位的悉心指导,以此提升粮食产量,切实保障民生。”
此言一出,朝堂上顿时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,泛起一阵低声的议论。一位年迈的大臣捋着花白的胡须,微微皱眉,面露担忧之色道:“苏护国公,修缮与新建水利设施,所需耗费巨大,朝廷财政能否承受得住这般重压?况且选派农官下乡,人员的调配以及薪资的发放,皆是棘手难题,该如何妥善解决?” 苏御对此早有准备,神色镇定,不慌不忙地回应道:“大人所言极是。但从长远来看,水利兴则农业旺,农业旺则国家稳,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。资金方面,可先从国库中划拨部分应急款项,以解燃眉之急。同时,发动地方富商捐资,许以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荣誉称号作为回报,相信富商们为了国家发展与自身声誉,定会踊跃响应。至于农官选派,可从各地学府选拔农学专业的优秀学子,给予他们难得的历练机会。薪资则由朝廷与地方共同承担,如此多方协作,定能妥善解决难题,解当下之急。”
皇帝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:“苏御,你思虑周全,此建议切实可行。此事交由户部与工部协同办理,苏御,你负责监督推进,务必确保各项举措精准无误地落到实处。” 苏御跪地领命,心中满是沉甸甸的使命感,仿若扛起了一座巍峨的大山。
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,水利工程在苏御的悉心监督下稳步推进。各地陆续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,农田灌溉得到显着改善,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,农作物茁壮成长。百姓们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,对苏御的赞誉之声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,四处绽放,渐渐传遍四方。然而,苏御并未因此而满足,他目光如炬,深知国家发展犹如一部庞大而复杂的机器,需多管齐下,协同运转。在又一次朝堂议事时,他再度挺身而出,高声发声:“皇上,诸位大人,当下国家商业虽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态势,但交通却成为了阻碍贸易流通的巨大瓶颈。国内诸多道路崎岖难行,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荆棘之路,货物运输损耗极大,效率极为低下。微臣建议,以京城为中心,向四方拓展修缮主干道,拓宽路面,加固路基,让道路更加平坦坚实。沿途设立驿站,为商旅提供休憩补给之所。如此一来,不仅能促进各地商业繁荣,让商品如活水般自由流通,更能加强国家内部联系,稳固统治根基。”
这次,一位负责财政的大臣面露难色,眉头拧成了一个 “川” 字:“苏护国公,道路修缮工程浩大,所需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简直不计其数,如此一来,恐怕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,引发民怨。” 苏御从容不迫,镇定自若地回应:“大人不必担忧。人力方面,可招募当地流民与闲散劳力,如此既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,让他们有生计可依,又能赚取薪资补贴家用,改善生活。物力上,鼓励各地作坊、商户捐赠建筑材料,朝廷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作为回报,相信各方定会积极响应。财力除朝廷拨款外,可发行专项债券,由富商与百姓认购,待道路建成,以过往商税偿还。如此,既能减轻赋税压力,又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,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