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8章 江 湖稳定

长安的 “共生碑” 在晨雾中泛着淡金光晕。影阁少年带着武学馆的孩子们清扫碑前的落叶,他们的动作轻缓如 “插秧式”,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。不远处,雪山派的长老正与丐帮的帮主对坐品茗,茶盏里的阴阳草茶汤在晨光中泛起涟漪,两人谈论的不是武学秘籍,而是如何改良雪域的青稞种植技术 —— 这种景象,在一年前的江湖中,几乎难以想象。

苏御站在望楼上,看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。来自西南的苗家女医正在 “本源医馆” 前义诊,她的银饰在阳光下闪烁,与腰间的解毒兰香囊相得益彰;明州港的渔民扛着新打的渔网,准备去武学馆请教 “流风式” 的收网技巧;甚至连曾是归一阁成员的雪山派弟子,也能坦然地在集市上购买玄冰髓原石,摊主给他的价格,与普通顾客毫无二致。

“陛下,这是本月的江湖月报。” 影阁先生捧着卷宗走来,封面用通玄派的星象图纹装饰,“各地武学馆的交流活动参与人数,比上月增加了两成;雪山派与蛮族的商队已安全往返三次,交易的玄冰髓农具和青稞种子,在漠北和雪域都很受欢迎;最难得的是,五毒教的新教主主动派人送来蛊术图谱,希望能与‘本源医馆’合作,研究如何用蛊虫治疗顽疾。”

苏御接过卷宗,指尖划过 “五毒教” 的条目。图谱上的蛊虫旁边,标注着苗家女医的批注:“此虫可用于疏通经络,但需配合阴阳草汁液,否则易伤元气。” 这种坦诚的交流,在归一阁覆灭前是不可想象的 —— 过去五毒教的蛊术被视为邪术,中原的医术也对其讳莫如深,如今却能在 “共生” 的理念下,找到合作的可能。

江湖的稳定,始于资源共享机制的完善。在苏御的推动下,“本源驿站” 在七州十二府遍地开花,每个驿站都设有 “资源交换处”:雪山派可以用玄冰髓矿石换取西南的阴阳草种子,丐帮能用收集的草药兑换明州港的海盐,甚至连普通的江湖郎中,都能在这里用偏方换取武学馆的养生图谱。驿站的账房先生,是位曾被寄生术控制的书生,他用 “光带币” 结算时,算盘打得比谁都清脆。

“这些交换不是等价交换,是按需交换。” 苏御对前来考察的东瀛武士说,他们正打算用冰心草换取中原的丝绸织造术,“比如雪域急需青稞种子,即使他们的玄冰髓矿石数量不足,驿站也会先提供种子,等秋收后再补齐 —— 因为我们知道,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。” 他指着驿站外的公告栏,上面贴着各地的需求清单,像一张互助的网络。

武学交流的繁荣,是江湖稳定的另一个标志。每月初一,“功法碑林” 前都会举办 “共生论剑”—— 不是比拼胜负,而是交流心得。青城派的掌门演示如何用剑法采摘高处的凝神草,丐帮的帮主展示用棍法挑水而不洒出半滴,最令人称奇的是位老樵夫,他用砍柴的斧头使出 “农耕十三式”,斧刃在空气中划出的光带,竟能让周围的幼苗快速生长。

“这才是江湖该有的样子。” 影阁少年在一旁记录,他的 “兰语式” 图谱上,已画满了各派招式的融合之处,“没有门派之见,没有正邪之分,只有对武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领悟。” 有个少林的小和尚看得入迷,忍不住用少林拳的姿势模仿老樵夫的动作,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—— 笑声中,少林的刚劲与农耕的柔和,竟奇妙地融合在一起。

最棘手的门派宿怨,也在潜移默化中化解。雪山派与蛮族曾因牧场归属结怨,如今却在雪域共建 “融雪牧场”—— 雪山派的弟子用 “融雪功” 融化冻土,蛮族牧民则用 “扬鞭式” 驱赶牛羊,牧场的收益按贡献分配,账本就挂在牧场的栅栏上,谁都可以查看。有次两派因牛羊误入对方区域争执,最后竟用 “石头剪刀布” 决定 —— 输的一方负责把牛羊赶回来,赢的一方要请对方喝青稞酒。

西南的五毒教旧址,已改造成 “蛊术研究馆”。馆主是位年轻的苗家女子,她的祖父曾是五毒教的长老,却在归一阁的阴谋中牺牲。如今她带着弟子们,用蛊虫帮助农民清除害虫,用毒草培育药材,甚至开发出 “蛊虫预警” 系统 —— 当有地震或洪水来临前,蛊虫会异常活跃,提醒百姓提前防范。

“以前我们躲在深山里,别人怕我们,我们也怕别人。” 苗家女子对前来参观的中原商人说,她的指尖停在一只金蚕蛊上,蛊虫正温顺地趴在她掌心,“现在我们走出深山,发现只要心怀善意,蛊术也能成为守护的力量。” 商人买下她培育的解毒药,打算带回长安的医馆 —— 这是两派第一次商业合作,却像老友般自然。

江湖秩序的维护,不再依赖武力,而是依靠 “共生公约”。公约由各派共同制定,没有严厉的惩罚条款,却有着强大的约束力 —— 违反公约的人,会被暂停参与 “共生论剑” 和资源交换的资格,直到他用行动弥补过错。有个年轻的剑客曾因抢夺他人的凝神草被公约处罚,他在驿站帮忙三个月后,主动将自己培育的凝神草种子送给对方,两人后来竟成了好友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从假太监到大楚皇帝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