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城的早春,料峭春寒尚未褪尽,柳枝却已迫不及待地抽出嫩绿新芽。武学院朱漆大门外,蜿蜒如龙的队伍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官道,上万名求学者将演武场围得水泄不通。他们或背着简陋行囊,或攥着磨破边的推荐信,眼中闪烁着对武学的渴望。苏御负手立于观星台,玄色长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,腰间龙吟剑随着他的呼吸轻轻震颤,似也在为即将到来的盛事而兴奋。三个月前黑鸦教在昆仑墟的疯狂反扑仍历历在目,那些被邪术侵蚀的无辜百姓、与邪恶势力殊死搏斗的惨烈场景,让他深刻意识到,仅靠现有力量难以应对江湖危机,唯有广纳门徒、传承武学,才能让侠义精神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,为江湖培育新的希望。
“师尊,报名者已过万,其中不乏出身平凡却根骨奇佳之人。” 青璃抱着厚厚一叠名册匆匆赶来,发丝因连夜整理事务略显凌乱,名册边缘还沾着未干的墨渍,可见工作之辛苦。苏御接过名册,指尖轻轻拂过 “李狗蛋”“张铁牛” 等朴实的名字,忽然在 “云舒” 的记录前停住。纸上详细记载着:这女弟子竟能用树枝在演武场画出的剑招轨迹,暗合《天地法则秘典》的入门心法。苏御眼神微亮,仿佛已看到一颗冉冉升起的武学新星。
此次选拔分为三关,每一关都精心设计,只为筛选出真正有资质、有品德的弟子。首关 “辨心”,由德高望重的少林玄慈方丈主持。考场内,檀香袅袅,玄慈方丈手持《金刚经》,声音低沉而有力:“武学之道,始于心性。心不正,则武不纯。” 求学者们围坐一圈,聆听经文讲解后需阐述自己对侠义的理解。曾有富家子弟自恃财大气粗,试图用一锭黄金贿赂考官,玄慈方丈慈悲的面容瞬间变得庄严肃穆,抬手一道佛光闪过,那子弟便如遭雷击,当场跪倒在地,面色惨白,连连求饶,此事也让众人明白武学院悬拔的公正严明。
次关 “测骨”,由天机阁南宫玉亲自操刀。考场中摆放着造型奇特的 “测骨仪”,这是天机阁耗费十年心血研制的宝物,闪烁着幽蓝光芒。求学者们依次上前,接受仪器扫描。当仪器在一名叫 “石头” 的少年身上发出璀璨蓝光时,南宫玉手中的折扇 “啪嗒” 一声掉在地上,他瞪大双眼,满脸震惊:“这... 这是百年难遇的‘混沌灵体’!此子若悉心培养,他日成就不可限量!” 少年石头却挠了挠头,露出憨厚的笑容,全然不知自己的特殊体质引起了多大的轰动。
末关 “试剑” 最为惊心动魄,由苏御亲自主持。演武场上,苏御随手掷出十二柄木剑,剑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,瞬间组成气势磅礴的北斗星阵。剑阵光芒大盛,威压四溢,求学者们无不为之屏息。“唯有能以意念引导剑势者,方可过关!” 苏御声如洪钟。只见一位位求学者上前尝试,有的刚一靠近剑阵便被强大的力量震退,有的使出浑身解数却无法让木剑移动分毫。直到云舒轻盈上前,她凝神静气,双眼微闭,片刻后,剑阵中的木剑竟缓缓转动,按照她心意组成新的剑势,众人见状,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。
最终,三百名幸运儿脱颖而出,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身份各异:有街头卖艺、相互扶持的兄妹,靠在市井中表演杂耍为生,却怀揣着对武学的热爱;有耕读传家、饱读诗书的书生,渴望以武修身,以文修心;甚至还有偷学武功、机灵聪慧的小乞丐,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守对武学的向往。开山大典上,苏御望着这些眼神清澈、朝气蓬勃的少年,思绪不禁飘回到年少时光 —— 那时的他,也是在一座破旧的庙宇中,偷偷研习剑法,怀揣着闯荡江湖、行侠仗义的梦想。“武学之道,首在侠义。” 他神色庄重,抽出龙吟剑,剑尖轻轻挑起一片柳叶,“若有人以武欺人,便先过我这关!” 话音未落,剑身爆发出万道金光,耀眼夺目,将演武场的青石地面刻出苍劲有力的 “侠义” 二字,深深印入每一位弟子心中。
为了让弟子们得到全面发展,苏御将教学体系精心分为 “武”“德”“智” 三堂。武堂内,阿力虎背熊腰,将百斤重剑舞得虎虎生风,剑风呼啸,气势惊人。当他看到石头力劈巨石,碎石飞溅的场景时,不禁红了眼眶 —— 那少年浑身充满爆发力的模样,让他想起了当年初入江湖、满腔热血的自己。德堂中,玄清子每日清晨便带领弟子诵读《侠义经》,朗朗读书声在山间回荡。曾有弟子不解地问:“练剑为何要学文?” 玄清子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让他手持竹剑,护着一笼鸽子穿越布满荆棘的丛林。一路上,弟子为了保护鸽子,宁可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,也未曾有丝毫退缩,最终明白了品德修养对于武者的重要性。智堂最为奇特,南宫玉将精妙的机关术与深奥的兵法相结合,弟子们需在巨大的沙盘上,用棋子模拟一场场激烈的战役。云舒曾以一枚小小的 “卒” 棋,巧妙地堵死黑鸦教的粮草线,其聪慧才智让南宫玉连连叹服,赞不绝口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