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雾比往常更浓,能见度不足十米。刘满仓带着两名巡逻战士刚爬上作坊后方的山头观察点,就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马蹄声——不是八路军的军马,节奏杂乱,更像是日军的巡逻队。他赶紧举起自制的木架望远镜(用两个镜片和木板拼凑的简易工具),往声音来处看,雾里只能看到几个模糊的黑影,正沿着山路缓慢移动,距离大概十五里。
“赶紧回去报信!”刘满仓拍了拍身边的战士,“跟李干事说,鬼子离咱们不到十五里了,看动向是往这边来的,还带着马车,可能是拉迫击炮的!”另一名战士立刻往山下跑,他则继续盯着那些黑影,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步枪,手心全是汗。
此时的作坊里,李铮正和王铁锤围着一根刚除锈的旧铁轨发愁。铁轨表面的锈迹用砂纸磨掉后,露出里面的铁色,可敲起来声音发闷——王铁锤用小锤敲了敲,又对比了手里的工具钢碎片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:“这铁轨太软了,HB硬度肯定不够,锻打主轴的时候容易变形,就算勉强做出来,转不了几天就会磨损。”
孙小虎蹲在旁边,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淬火池——用一个破铁锅装着草木灰和水,是陈婉儿教他弄的:“陈同志说,要是钢材硬度不够,可以淬火处理,把烧红的铁放进水里,再埋进草木灰里降温,能提高硬度。要不咱们试试?”
李铮刚想点头,就见一个穿着破烂棉袄的年轻人跌跌撞撞跑进作坊,棉袄上还沾着血迹,是周青的联络员小吴。“李干事!可算找到你了!”小吴喘着粗气,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小包裹,“青哥让我给你带消息,被扣的工具钢只弄出来三根,还是半夜从伪军仓库的狗洞偷的,剩下的被楚明飞的人运走了,说是要‘上交战区’。青哥让我跟你说,别等了,他再想办法从其他渠道找,让你们先凑合用别的材料。”
李铮赶紧打开油纸包,里面是三根半米长的工具钢,直径正好50毫米,正是主轴需要的规格。他心里一热——周青在敌占区冒着生命危险,才弄来这三根钢,要是再浪费,就太对不起人了。“小吴,你先去休息,让炊事班给你弄点热粥,路上辛苦了。”他把工具钢递给王铁锤,“老锤,先把这三根钢藏好,留着做主轴的核心部件,旧铁轨咱们还是试试淬火,做齿轮组的次要零件,能省一点是一点。”
王铁锤接过工具钢,掂量了掂,眼睛亮了:“这钢好!敲着声音脆,硬度肯定够!三根够做两个主轴,就算一个坏了,还有备用的!”他小心翼翼地把钢放进地窖的暗格里,又用稻草盖好,生怕受潮生锈。
这边刚安排好,刘满仓就跑了回来,脸色凝重:“李干事,鬼子离咱们不到十里了,刚才观察点看到他们在路边休息,还架起了迫击炮,看那样子,中午就能到咱们这边!”
“先别慌!”李铮立刻召集众人,“满仓,你带巡逻队在山路两边挖几个土地雷坑,用之前剩下的火药做几个简易土地雷,不用太厉害,能炸伤马蹄、拖延时间就行;小虎,你跟陈同志一起,把仓库里的‘太行雷’再检查一遍,确保每颗都能正常爆炸;老锤,咱们现在就试淬火,先锻打一个小零件,看看旧铁轨淬火后的硬度能不能用,要是行,就赶紧做齿轮的粗坯。”
众人立刻行动起来。刘满仓带着战士扛着锄头往山路跑,土地雷的做法简单——把火药装进陶罐,插上引信,再埋进坑里,上面盖点树枝,只要鬼子的马蹄踩上去,引信就会被拉动。孙小虎则跟着陈婉儿去仓库,两人拿着小锤,挨个敲手榴弹的弹体,听声音判断有没有空鼓(要是有空鼓,说明火药装填不均匀)。
李铮和王铁锤则在铁匠炉旁忙活。王铁锤把一块旧铁轨切成巴掌大的碎片,放进炉膛里烧,火苗窜得老高,把碎片烧得通红。“火候差不多了!”他用铁钳夹起碎片,快速放进淬火池的水里,“滋啦”一声,白雾瞬间冒起,带着股焦糊味。碎片在水里泡了一会儿,他又夹出来,埋进草木灰里,让它慢慢降温。
等了半个时辰,王铁锤把碎片从草木灰里拿出来,用砂纸打磨干净,再用小锤敲——声音比之前脆了不少,他又用碎片划了划普通铁皮,铁皮上立刻出现一道划痕。“硬度够了!”王铁锤兴奋地喊,“虽然比不上工具钢,但做齿轮的次要零件没问题,只要别承受太大的力,应该能用!”
李铮松了口气,刚想让孙小虎过来帮忙做齿轮粗坯,就见陈婉儿匆匆跑过来:“李干事,不好了!仓库里有五颗‘太行雷’的引信受潮了,蜡封有裂缝,我试了试,引信烧得很慢,可能会出现迟爆的情况!”
“赶紧挑出来,做上标记,单独存放!”李铮跟着陈婉儿往仓库跑,“不能扔,也不能送往前线,等鬼子走了,咱们拆了重新装填引信。现在前线缺弹药,一颗都不能浪费。”
到了仓库,陈婉儿指着五颗手榴弹,引信接口处的蜡封果然有细缝,是之前防潮时没注意,地窖里的潮气渗进去了。李铮拿起一颗,仔细看了看:“把蜡融了,重新封一遍,再放在干燥的地方晾半天,应该还能用。小虎,你去把铁匠炉旁的小铁锅拿来,咱们融蜡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