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 接待友军学习团

初春的阳光洒在军工车间的屋顶上,反射出淡淡的金属光泽。车间门口挂着一条红布横幅,上面写着“欢迎友军学习团”几个大字,显得格外醒目。李铮穿着一身整洁的工装,正和吴天浩、徐小眼、陈婉儿等人商量接待事宜——今天,30余名来自其他团的后勤技术人员组成的学习团,要到车间参观学习。

“吴师傅,炼钢区的讲解就靠你了,重点讲咱们的土法炼钢创新,比如反射炉的搭建和炉温控制技巧。”李铮叮嘱道。

吴天浩推了推眼镜,点点头:“放心,我都准备好了,还画了简易的反射炉结构图,保证他们能看明白。”

“徐师傅,零件加工区你负责,主要讲机床改进和精密零件加工的经验,特别是你那个身管校直夹具,很多团都缺这个技术。”

徐小眼手里拿着一个校直夹具的模型,笑着说:“没问题,我还准备了实操演示,让他们亲手试试,印象更深刻。”

“陈组长,弹药区的讲解任务交给你,重点分享硝化甘油制备和火药防潮的技术,这些都是咱们摸索出来的实用经验。”

陈婉儿手里拿着一本笔记,上面记满了弹药生产的要点:“我已经把关键步骤整理成了小册子,到时候发给他们,方便回去后参考。”

安排完接待任务,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。众人抬头望去,只见30余名穿着粗布工装的技术人员,在独立团通信兵的带领下,沿着山路走来。他们大多面带好奇,眼神里充满了期待——早就听说独立团有个能自主炼钢、生产轻机枪和掷弹筒的军工车间,今天终于有机会亲眼看看了。

“欢迎各位同志来到独立团军工车间!”李铮快步迎上去,热情地和学习团成员握手,“我是车间主任李铮,接下来由我和几位师傅,带大家参观学习。”

学习团成员们纷纷点头问好,其中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走上前,笑着说:“李主任,我是二团的后勤股长王建国,早就听说你们车间搞得好,今天特意来取经,希望能多学几招回去!”

“王股长客气了,咱们都是为了抗战,技术和经验就该互相分享。”李铮笑着回答,“大家快里面请,咱们先从炼钢区开始参观。”

众人跟着李铮走进车间,第一站是炼钢区。王磊正在给炼钢炉添加焦炭,看到学习团过来,连忙停下手里的活。吴天浩走上前,指着反射炉开始讲解:“各位同志,这就是咱们自主搭建的反射炉,用耐火砖和铁矿砂黏土砌成,成本低,易操作。炼钢的关键是控温和配比——炉温要达到1500℃,焦炭与铁矿砂的配比是1:3,再加入适量石灰石除杂,就能炼出合格的粗钢。”

他一边说,一边打开炉门,让众人查看炉膛里的火苗:“大家看,火苗呈亮白色,说明炉温已经达到1500℃,这时候加入铁矿砂,就能顺利炼出钢水。”

学习团成员们纷纷凑到炉门前,仔细观察着火苗的颜色,有的还拿出纸笔记录。王建国忍不住问道:“吴师傅,咱们也试过土法炼钢,可炼出的钢杂质太多,根本没法用,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?”

“关键在铁矿砂预处理和除杂剂的使用。”吴天浩解释道,“铁矿砂要先暴晒去水,再用筛子筛掉碎石和泥土;除杂剂除了石灰石,还可以加入少量萤石,能更好地去除钢里的杂质。我们还改进了钢水的搅拌方式,用长棍反复搅拌,让杂质充分上浮,这样炼出的钢就干净多了。”

他一边说,一边拿出准备好的反射炉结构图,分发给学习团成员:“这是炉子的结构图,上面标注了尺寸和材料,你们回去后可以参考着搭建。”

离开炼钢区,众人来到零件加工区。徐小眼正在指导王二柱加工掷弹筒身管,看到学习团过来,立刻停下手里的活,拿起身管校直夹具开始讲解:“各位同志,掷弹筒身管的精度直接影响射击效果,之前我们加工的身管总是弯曲,后来我设计了这个校直夹具,能将弯曲度控制在0.03mm以内。”

他一边说,一边演示夹具的使用方法:“先把身管放在夹具的V形槽里,用千分表测量弯曲度,然后通过两侧的丝杠微调,直到弯曲度达标。这个夹具制作简单,用铸铁就能做,大家回去后可以试试。”

学习团成员们围在一旁,仔细观察夹具的结构,有的还亲手转动丝杠,感受调整的力度。其中一个年轻的技术人员问道:“徐师傅,手工加工这么精细的零件,怎么保证每个零件的精度都一致啊?”

“靠‘样板’和‘勤练’。”徐小眼拿出一个加工好的枪机样板,“我们把合格的零件做成样板,每次加工时都对照样板测量,误差超过0.1mm就重新加工。另外,就是多练,熟能生巧,我们的技工每天至少练8个小时,时间长了,手上就有准头了。”

他还让学习团成员们亲手操作机床,体验改进后的丝杠进给机构。王建国试着摇动手摇柄,看着刀架匀速移动,忍不住赞叹:“这个改进太实用了!之前我们的车床全靠手工进给,加工出来的零件误差大,报废率高,回去后我们也要给车床加装这个进给机构!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