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阳把日军临时阵地的山坡染成了金色,李铮正蹲在步兵炮旁,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卡尺,仔细测量炮管的口径。“70毫米,跟咱们之前缴获的迫击炮不一样,这炮的射程更远,威力也更大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把数据记在小本子上,字迹工整,生怕漏了任何一个细节。
刘姐站在旁边,手里拿着一块沾着机油的抹布,正在擦拭重机枪的枪管。“队长,这重机枪的枪管比咱们的粗一倍,子弹也大,刚才试射的时候,能打穿三百米外的树干,要是用来压制鬼子的阵地,肯定管用!”她的语气里满是兴奋,眼睛盯着重机枪,像看宝贝一样。
周围的战士们也围了过来,有的摸着步兵炮的炮架,有的摆弄着重机枪的弹链,脸上都带着笑容。二营的一个战士,叫赵小海,之前在战斗中被日军的重机枪压制得抬不起头,现在他抱着重机枪的枪管,激动地说:“以前都是鬼子用重机枪打咱们,现在咱们也有了,下次再跟鬼子打仗,看他们还怎么嚣张!”
李铮笑着点点头,站起身对大家说:“这些武器虽然好,但现在还不能直接用。重机枪的枪管过热,得换个新的散热片;步兵炮的瞄准镜虽然调正了,但炮架的弹簧有点松,得加固一下,不然射击的时候会偏移。”他顿了顿,对维修小组的人说:“刘姐,你带两个人修重机枪,重点换散热片;老周,你带两个人修步兵炮,加固炮架;我去看看缴获的弹药,能不能用在这些武器上。”
“好!”刘姐和老周齐声应下,立刻拿起工具开始工作。刘姐从背包里拿出备用的散热片——这是之前用优质钢材自制的,虽然不如日军的精密,但勉强能用。她先把重机枪上的旧散热片拆下来,然后用扳手把新散热片固定好,动作熟练,没一会儿就完成了。
老周则带着人,用铁丝和钢板加固步兵炮的炮架弹簧。他们先把弹簧周围的螺丝拧紧,再用钢板把弹簧包裹起来,用铁丝绑紧,确保射击时不会松动。老周一边忙,一边对身边的战士说:“这炮架要是不加固,打几炮弹簧就会断,到时候炮就废了。咱们得仔细点,不能马虎。”
李铮走到缴获的弹药堆旁,这里堆着十几个木箱,有的装着重机枪子弹,有的装着步兵炮炮弹。他打开一个装着重机枪子弹的木箱,拿出一颗子弹,放在手里掂量了一下:“这子弹比咱们的步枪子弹重三倍,口径是7.7毫米,正好能用来咱们缴获的重机枪。”他又打开一个装着步兵炮炮弹的木箱,拿出一颗炮弹,检查了一下引信:“引信是好的,就是里面的火药有点受潮,得晾干了才能用。”
他立刻让战士们把受潮的炮弹搬到通风的地方,摊开晾干,又让王小柱清点弹药的数量:“重机枪子弹有多少发?步兵炮炮弹有多少发?都记清楚,别弄错了。”
王小柱拿着本子,蹲在弹药堆旁,一边开箱一边数:“重机枪子弹一箱五百发,一共十箱,就是五千发;步兵炮炮弹一箱十发,一共五箱,就是五十发。队长,这些弹药够咱们用一阵子了!”
“好!”李铮点点头,心里盘算着——五千发重机枪子弹,能支撑好几次战斗;五十发步兵炮炮弹,虽然不多,但关键时候能发挥大作用。他走到重机枪旁,看到刘姐已经修好了,正在试射。“怎么样?没问题吧?”李铮问。
刘姐点点头,按下扳机,重机枪“哒哒哒”地响了起来,子弹打在远处的山坡上,溅起一片片尘土。“没问题!比咱们之前的重机枪好用多了,射速快,威力也大!”她笑着说,眼里满是自豪。
李铮又走到步兵炮旁,老周也已经修好了。他让战士们把炮推到空旷的地方,装上新晾干的炮弹,调整好角度,对准远处的一个废弃碉堡。“放!”李铮大喊一声。
战士们按下发射按钮,“轰隆”一声,炮弹呼啸着飞出,精准地落在碉堡上,碉堡瞬间塌了半边。“好!打得准!”周围的战士们欢呼起来,有的甚至鼓起了掌。
张大山听到欢呼声,走了过来。他看到修好的重机枪和步兵炮,高兴地说:“李铮,你们真是好样的!这么快就把武器修好了,以后咱们的火力就更强了!”
李铮笑着说:“这都是大家的功劳。不过这些武器只是暂时能用,等回到作坊,咱们得好好研究一下它们的结构,以后争取自己造重机枪和步兵炮,那样就不用靠缴获了。”
张大山点点头:“说得对!咱们不能一直靠缴获,得自己能造。你需要什么,团部都支持你!”
此时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。张大山让战士们把重机枪、步兵炮和弹药搬上骡马,准备运回团部。李铮则留在最后,检查有没有遗漏的零件——他知道,这些零件都很宝贵,哪怕是一个小螺丝,以后修武器的时候都可能用得上。
在回团部的路上,李铮骑着一匹骡马,走在队伍中间。他看着身边驮着重机枪和步兵炮的骡马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之前,军工作坊只能造迫击炮和复装子弹,现在有了缴获的重机枪和步兵炮,只要研究透它们的结构,就能改进自己的生产工艺,造出更先进的武器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