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巡的队伍带着海风的咸湿和一丝未尽的遗憾返回了咸阳。嬴政虽然没找到真正的仙山,但海外岛屿的发现、灵物的获取以及徐福踪迹的确认,都像是一针强心剂,让他开拓海疆、探寻更遥远世界的野心愈发膨胀。他下令加大“东海巡使府”的投入,扩建港口,建造更大更坚固的海船,并开始有计划地训练海军,为下一次更远的东探做准备。
然而,大海的广袤与无情也给嬴政提了个醒:远航探索,耗时漫长,风险巨大,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就在他的目光还在东方海域徘徊时,几份来自陇西郡和北地郡的奏报,将他的注意力稍稍拉回了西方。
奏报是由驻扎在边境的将领和派往西域的少数探子传回的。内容大同小异,都提及了西域(玉门关、阳关以西)的一些传闻:
有商队从更西面的地方带来了一种能剧烈燃烧的“黑水”(石油),遇火即燃,难以扑灭。
有胡商声称其国度盛产一种坚硬透明、如同水晶的“琉璃”(玻璃),价值连城。
还有传言,西方有国,掌握着独特的“炼金术”,能点石成金(可能是某种合金技术),其兵刃锋利无比。
甚至隐约有流言,说极西之地有“神山”,山上或有“神人”遗留之物,蕴含非凡之力…
这些零零碎碎的消息,若是放在以前,嬴政大概只会当作奇闻异事,一笑置之。但如今不同了。经历了符文、修仙、海外灵物这一系列事件后,他对任何可能蕴含“非凡之力”或“奇特技术”的信息都变得极其敏感。
黑水?能燃?莫非是一种新的猛火油?比现有的油料更厉害?
琉璃?透明如水晶?此物若能量产,于观星、测距、乃至宫室建造,大有用途!
炼金术?点石成金?虽多半是夸大,但其锻造技术或可借鉴。
神山?遗物?…
嬴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,目光渐渐变得锐利起来。东方的大海需要耐心,但西方的陆地呢?通过河西走廊,似乎是可以触及的。匈奴刚被打趴,河西走廊暂时畅通。
“听说西域有异宝?”嬴政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,“朕,富有四海,天下奇珍,自当尽入彀中。”
他再次召来了林昊、扶苏以及几位重臣。
“西域诸国,久不通中国,然奇物频传。”嬴政开门见山,“朕欲遣一使团,西出阳关,通商路,探虚实,扬我国威,收集奇物异术。尔等以为如何?”
一位老臣出列 caution 道:“陛下,西域路远,且诸国情况不明,语言不通,风俗各异。冒然遣使,恐有风险。且匈奴虽退,其残部犹在,丝路并不太平。”
另一位大臣则道:“然若能打通商路,引进异宝技术,于国确实有利。或可先派小规模商队试探?”
嬴政看向林昊:“林爱卿,你于探寻奇物最有心得,此番西行,非比寻常,使团需有足够力量自保,亦需能辨识奇物、与异邦沟通之才。你以为,该如何行事?”
林昊心里琢磨着,西域?这可是好东西多的地方啊!葡萄、苜蓿、胡萝卜(可能还没传入?)、骆驼、还有可能存在的各种矿产资源、甚至…早期的科技?必须去啊!
他立刻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!西域确乃宝地。臣以为,可使团与商队合一,规模需大,仪仗需盛,方能显我大秦天威。使团中需有精通武艺、符文之将士护卫,需有通晓胡语、善于交涉之文吏,更需有工匠、医者、以及…如臣这般,善于辨识‘灵气异宝’之人随行!”
他这是又想公费旅游(考察)了。
嬴政大笑:“善!便依爱卿之言!组建‘西域探索使团’,以…蒙毅为正使(蒙恬的弟弟,稳重可靠),林昊为副使,负责辨识奇物、沟通…嗯,沟通各方。率精兵三千,携大量丝绸、瓷器、茶叶、以及…我大秦特有的符文器物为礼,西出阳关,探访西域诸国!首要目标,获取那‘黑水’、‘琉璃’及‘炼金术’之详实信息!”
“臣遵旨!”林昊和蒙毅齐声应道。
使团的组建迅速展开。这一次,准备更加充分。士兵们不仅装备了最好的符文兵器,还配备了适应沙漠环境的“清水符”、“清凉符”(微弱降温效果)以及大量的骆驼。随行的工匠带着简易的测量工具和样品收集箱。林昊则忙着整理可能用到的“奇物鉴定知识”(全靠系统临时抱佛脚)。
数月后,一支规模庞大、装备精良、满载货物的使团队伍,在咸阳百姓好奇的目光中,浩浩荡荡地西出阳关,踏上了茫茫戈壁。
一出关,环境的严酷就给了使团一个下马威。无边无际的戈壁滩,烈日灼人,风沙漫天。虽然有“清水符”保障饮水,但枯燥的行程和恶劣的气候依旧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。
偶尔会遇到小股马贼或匈奴残部,但在秦军精锐和符文弩箭的打击下,这些骚扰很快就被粉碎,反而成了使团练习沙漠作战和收缴战利品(主要是马匹)的机会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