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微光重塑与生命重塑

互联网时代,善意与行动力的结合,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。“全网寻找月半猫妈妈”的倡议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,涟漪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开来。月半猫曾经的游戏粉丝群、“一诺”的品牌支持者、以及无数被这个故事打动、单纯想要传递善意的陌生人,自发地组成了一张庞大而细密的信息网络。

他们根据月半猫生前零星的游戏聊天记录、论坛发言中透露的模糊地域信息(某个南方小城的旧区),以及可能的医院就诊记录(针对糖尿病二十年的老病号)等蛛丝马迹,开始了近乎“人肉搜索”式的排查。但这并非恶意的窥探,而是带着炽热温度的追寻。

程序员粉丝编写了简单的数据筛选脚本,在合规范围内整合公开信息;本地的粉丝则化身“实地侦探”,拿着打印出来的、根据月半猫早年模糊照片AI修复的母亲画像,穿梭于老旧小区、廉租公寓和棚户区之间,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。每当有新的疑似地点出现,附近的粉丝总会第一时间赶去确认。

“东林巷那片快要拆迁的棚户区,有个独居的阿姨,情况很像!”

“收到!我离得近,马上过去看看!”

“西区康复医院内分泌科的老病历正在想办法查阅,需要时间……”

微信群里,消息此起彼伏,充满了焦急与希望。

破旧窝棚与坍塌的世界

而此时,在城市边缘一片即将被现代化浪潮吞没的、杂乱破败的棚户区深处,一间低矮、潮湿,仅能靠一盏昏黄节能灯照明的小小窝棚里,月半猫的母亲——王素珍,正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板床上。

自从儿子“月半猫”跳江失踪,被判定死亡后,她本就艰难维系的世界,彻底坍塌了。丈夫早年不知所踪,儿子是她活着的唯一念想和精神支柱。儿子虽然没什么大本事,靠打游戏代练、拼最便宜的饭食度日,但每个月总会省出一点钱,想方设法给她买药,打电话时也总是报喜不报忧,说等他赚了大钱就接她去享福。

可现在,支柱没了。希望,连同儿子年轻的生命,一起沉入了冰冷的江底。

她的糖尿病愈发严重,并发症接踵而至。最致命的是眼睛,视网膜病变近乎失明,只能勉强感知到微弱的光影。失去了儿子的经济来源,她连最基础的降糖药都时断时续,更别提昂贵的眼底治疗了。街道和社区也曾给予过一些帮助,但对于她这样无依无靠、重病缠身的老人,终究是杯水车薪。

她蜷缩在薄薄的、散发着霉味的被子里,感觉自己正一点点被黑暗和冰冷吞噬。耳朵里是棚户区外隐约传来的车流声,那是一个与她无关的、喧嚣的世界。她不再期盼明天,甚至不再感到饥饿和病痛的界限,只是麻木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点,或许,那样就能和儿子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。

就在这时,一阵小心翼翼的敲门声(如果那扇薄薄的、变形了的木板能被称为门的话)响起,打破了窝棚内死寂般的沉默。

“请问……是王素珍阿姨吗?”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,带着紧张和试探,从门外传来。

王素珍浑浊的、几乎失明的眼睛动了一下,没有回应。大概是收破烂的,或者又是社区来登记的人吧,她漠然地想。

门外的人似乎没有放弃,声音更加轻柔:“阿姨,我们是……是月半猫的朋友。我们来看您了。”

月半猫?

这个名字像一道微弱的电流,瞬间击穿了王素珍麻木的心防。她猛地挣扎着想坐起来,干裂的嘴唇哆嗦着,却发不出清晰的声音。

窝棚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,几道身影逆着外面微弱的天光,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。为首的就是那个说话的年轻女孩,她身后还跟着一个看起来稳重些的男人和一个提着东西的大妈。

当他们的眼睛适应了窝棚内的昏暗,看清了床上那个瘦骨嶙峋、眼神空洞、几乎被贫困和病痛吞噬的老人时,所有人的心都被狠狠揪紧了。女孩瞬间红了眼眶,强忍着才没哭出声。

“阿姨……我们终于找到您了……”女孩哽咽着,蹲到床边,轻轻握住了王素珍枯柴般、冰凉的手。

通过断断续续、艰难地沟通,他们确认了,这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月半猫妈妈。粉丝群里立刻炸开了锅,既有找到人的激动,更有看到其惨状后的心痛与愤怒。

“确认了!就是猫妈!情况非常不好!急需救助!”

几乎不需要任何动员,一套自发的“爱心接替计划”迅速在群里完善并开始执行:

紧急医疗组: 群里恰好有在本市医院工作的粉丝,立刻帮忙联系了医院的内分泌科和眼科,协调绿色通道。距离最近的几名有车的粉丝,立刻自发组成接送小队,准备马上将王阿姨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紧急治疗。

生活保障组: 附近的粉丝迅速统计各自家中闲置的物资——干净的被子、保暖的衣物、易消化的食物、基础的日常用品……很快,第一批爱心物资就被送到了窝棚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