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堂暖叙,邻里情长
晨光刚漫过上海老弄堂的青砖黛瓦,客堂间的八仙桌上就摆好了早点——桂姨熬的小米粥冒着热气,配着酱菜和刚买的粢饭团,瓷碗碰撞的轻响混着窗外的鸟鸣,把老房子的清晨衬得格外热闹。奶奶正坐在藤椅上,手里摩挲着昨天织好的小袜子,元宝趴在脚边,尾巴时不时扫过磨得发亮的地板。
“咚咚咚——”敲门声轻得怕惊着屋里人,桂姨擦着手去开门,门轴“吱呀”一声,露出物业志愿者小林笑盈盈的脸。小姑娘穿着天蓝色马甲,胸前别着“社区暖心服务”的徽章,手里捧着一叠彩色宣传单:“张奶奶,桂姨,早上好呀!给您送周末活动通知来啦。”
“快进来快进来,外头风大。”奶奶忙招手,挪了挪藤椅让位置。小林走进来,鼻尖冻得红红的,把宣传单递到奶奶手里:“这周六咱们社区办‘银龄暖聚’活动,专门给高龄长辈准备的,好多好玩的,您看看喜欢哪个。”
桂姨端来杯热水,小林接过抿了一口,指着宣传单上的图案介绍:“您看,有康体保健的手指操、八段锦,还有手工编织、趣味套圈,中午管饭,下午还有免费理发和血压测量,完了还能领小礼品呢。”
奶奶戴上老花镜,指尖划过宣传单上的字,眼睛越亮:“哎哟,这么多花样?我还以为就喝茶聊天呢!这个手工编织好,我在家就爱织个小袜子小围巾,还有这个手指操,正好活动活动关节,我这手有时候麻得握不住针。”
“可不是嘛!”桂姨凑过来看,指着“制作重阳糕”那栏,“这个好,咱们一起做糕,做完还能带回家给研新和一诺尝尝,让晶金在视频里也看看太奶奶做的糕。”
小林笑着点头:“桂姨您也能一起参加,活动不限家属,咱们就想让长辈们热热闹闹的。到时候我来接您俩,咱们弄堂里的张阿婆、李爷爷都去,大家一起热闹。”
奶奶笑得合不拢嘴,把宣传单叠好放进兜里:“一定去!一定去!我这就盼着周六了。桂姨,你帮我把织针和毛线带上,万一手工编织用得上。”
“哎,好!”桂姨应着,转身去收拾。小林又叮嘱了几句活动时间,才笑着告辞:“那我先去别家送通知,周六早上九点,我在弄堂口等您俩。”
送走小林,奶奶坐在藤椅上,手里攥着宣传单,嘴里念叨着:“现在社区真好,想着咱们老年人。以前哪有这待遇,顶多邻里间串个门,现在又有活动又有服务,比亲闺女还贴心。”
桂姨端来洗好的苹果,切成小块放在碟子里:“可不是嘛,上次社区来给您量血压,还嘱咐我哪些菜要少放盐,比我想得都周到。韩枚前两天视频还说,贵州那边的社区也有老人活动,她帮着志愿者给阿婆们教智能手机,跟咱们这儿一样热闹。”
奶奶拿起一块苹果,咬了一小口:“韩枚这孩子懂事,在外面也不忘帮人。等周六活动,咱们拍点照片给她发过去,让她也看看咱们社区的热闹劲儿。”
转眼到了周六,天刚亮,桂姨就帮奶奶换了身干净的蓝布衫,梳了个整齐的发髻。奶奶揣着织针和毛线,手里攥着小布包,里面装着老花镜和纸巾,跟着桂姨往弄堂口走。小林已经在那儿等着了,身边还围着几个老人,弄堂里的张阿婆看见奶奶,笑着挥挥手:“张姐,你也来啦!我还以为你不来呢。”
“怎么不来?这么热闹的事,我可不能落下!”奶奶拉着张阿婆的手,两人说说笑笑跟着小林往社区活动中心走。活动中心就在弄堂尽头,门口挂着红灯笼,飘着彩色气球,老远就听见里面的笑声。
一进门,暖融融的热气扑面而来。大厅里摆着好几排桌子,有的铺着彩纸和毛线,有的放着套圈和小礼品,墙上贴着“银龄暖聚,情满社区”的横幅,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马甲,忙前忙后地招呼老人。
“张奶奶,这边坐!”一个穿粉色马甲的志愿者迎上来,扶着奶奶走到手工编织区。桌上摆着各色毛线和编织图样,有小钱包、杯垫,还有可爱的小动物。奶奶拿起一团米白毛线,跟旁边的李奶奶说:“我织个小袜子,给我重孙女晶金的,她在纽约,还没穿过太奶奶织的袜子呢。”
李奶奶笑着点头:“好主意!我织个杯垫,给我家老头子用,他总说杯子滑。”志愿者拿来编织针,耐心地教大家起针,奶奶学得认真,手指虽然有些慢,却织得很仔细,桂姨在旁边帮着绕毛线,时不时给她递口水。
另一边的康体保健区,几个老人正跟着志愿者做手指操。“一二三四,伸伸手,五六七八,弯弯腰……”志愿者的声音温柔,动作舒缓,老人们跟着做,有的胳膊抬不高,志愿者就过来帮着抬;有的记不住动作,志愿者就一遍遍示范。奶奶织了会儿袜子,也凑过去跟着做,虽然动作有些笨拙,却笑得开心:“这么一动,身上暖和多了,手也不麻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