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午的阳光将工作室晒得暖洋洋的,空气里飘着外卖刚送来的糖醋里脊和麻婆豆腐的香气。金一诺正将饭菜摆上小餐桌,陆研新则整理着上午关于卡牌产能调整的方案,元宝蹲坐在自己的食盆前,盯着里面的营养餐,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晃着。
就在这时,门铃响了。
“这个点,还有快递?”金一诺有些疑惑,擦了擦手走去开门。
门外站着一位穿着“到物”平台标志性绿色马甲的快递员,手里捧着一个尺寸颇大的、印着炫酷运动品牌Logo的鞋盒。
“您好,金一诺女士吗?您的到物速递,请签收。”
金一诺眼睛一亮,接过那个沉甸甸的鞋盒,脸上露出一个神秘又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容:“谢谢!”
她抱着鞋盒回到餐桌旁,献宝似的推到陆研新面前:“喏,送给你的!”
陆研新从电脑屏幕上抬起头,看着那显眼的鞋盒,有些错愕:“送给我?今天是什么日子?”
“你生日快到了呀,提前送的礼物!”金一诺眉眼弯弯,“打开看看喜不喜欢?这可是‘天际线’系列的复刻限量款,超级难抢的!我盯了好久,好不容易在‘到物’上抢到的!”
“到物?”陆研新微微挑眉,一边拆着鞋盒上精致的包装带,一边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,“你就那么信‘到物’?”
这句话问得轻描淡写,却让金一诺脸上的笑容顿了顿。连旁边正准备开动的元宝,也抬起眼皮,看了陆研新一眼,喉咙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咕噜,似乎在表示赞同。
“到物怎么了?”金一诺有些不解,“它现在是国内最大的潮品交易和鉴定平台啊,东西保真,发货又快。这鞋有平台的鉴别证书的!”她指着鞋盒上贴着的那个印有二维码和“到物鉴别中心”字样的封条。
陆研新已经打开了鞋盒,里面是一双设计极具未来感的跑鞋,蓝黑配色,线条流畅,确实非常炫酷。他拿起鞋子,仔细看了看做工、走线,以及鞋舌内部的标码,又扫了一眼那张鉴别证书。
“鞋子看起来没问题,”陆研新将鞋子放回盒子里,语气平和,却带着一种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审慎,“但是一诺,你有没有想过,‘到物’平台本身,可能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瓶颈,或者说,一个结构性的信任危机。”
金一诺被他严肃的语气弄得有些紧张起来,连元宝也竖起了耳朵,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。
“瓶颈?信任危机?”金一诺放下筷子,“‘到物’现在不是如日中天吗?多少年轻人买潮牌、买鞋第一个就想到它。”
“正是因为它如日中天,规模庞大,问题才更容易被掩盖,但也更致命。”陆研新推了推眼镜,目光锐利,“你刚才说,它‘保真’。但它的‘真’,由谁来保证?陆研新拿起手机,快速搜索了几个关键词,然后将屏幕转向金一诺和元宝(元宝的意念可以直接“读取”屏幕信息)。
“看这些,是近期一些消费者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投诉和质疑。”陆研新指着屏幕,“有用户反映在‘到物’购买了带有鉴别证书的商品,但到手后经过其他渠道甚至品牌方验证,发现是仿造工艺极高的‘假货’;还有用户质疑,‘到物’的鉴别标准是否不透明,可能存在‘双标’;更有人爆料,某些与平台关系密切的大卖家,似乎享有‘特殊通道’,其商品鉴别的通过率异常之高……”
金一诺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帖子和截图,眉头渐渐皱紧:“这些……我以前也零星看到过,但总觉得是个例。‘到物’的鉴别体系不是很完善吗?”
“问题就出在这个‘完善’的体系上。”陆研新放下手机,拿起桌上那张“到物鉴别证书”,“‘到物’的商业模式,核心在于‘平台担保’。它一方面连接买家和卖家,另一方面,自己下场建立了庞大的鉴别中心,宣称由‘专业鉴别师’团队,对每一件交易商品进行真伪鉴定,并出具证书。这套模式在初期,确实打击了假货,建立了信任,让它迅速崛起,成为了行业的独角兽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加重:“但是,当平台自己既是交易的裁判员(制定规则、鉴定真伪、裁决纠纷),又深度参与到运动员(提供交易场地、收取高额佣金、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流量分配)的角色中时,利益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。”
元宝的意念适时响起,带着一丝嘲讽:“就像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比赛,你很难保证判罚的绝对公正。尤其是在涉及巨大商业利益的时候。人性,经不起考验。”
“没错。”陆研新点头,“首先,是鉴别成本与规模的矛盾。随着交易量指数级增长,‘到物’需要雇佣海量的‘鉴别师’。这些鉴别师的培训周期、专业水平能否统一?在巨大的鉴定压力下,鉴别流程会不会流于形式?会不会出现误判、漏判?甚至……会不会有个别鉴别师被利益腐蚀?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