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种出来的理想

熊哥坐在大学城创业中心的办公室里,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校园景色。他刚刚结束与第三个校园社团的会谈,桌上还放着学生们送来的"龙芬圆梦计划"众筹明细。那份由零钱和心意汇成的清单,让他看到了比商业数据更动人的力量。

他打开笔记本电脑,开始撰写一篇长文。这一次,他没有使用任何营销话术,只是平实地讲述了阿龙和小芬的故事——从阿龙摔断腿的绝望,到病房里第一次笨拙的直播;从小芬在美容院强颜欢笑的疲惫,到她悄悄攒下每一颗小钻石的决心。

"他们不是网红,不是富二代,只是在城市里挣扎求存的普通人。但正是这样的普通人,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的追求。龙哥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我们,因为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"

熊哥写下这段话时,眼前浮现的是阿龙在病床上努力微笑的脸,是小芬紧握着绒布盒时微微颤抖的手。他知道,这个故事的力量不在于戏剧性,而在于它的真实性。

长文在晚上八点发布。熊哥选择了几个精准的社群平台,没有购买推广,只是静静地等待。起初只有零星几个点赞,都是认识阿龙的老粉丝。但渐渐地,评论区的氛围开始变化。

"看哭了,这不就是我和我男朋友的写照吗?"

"在龙哥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,他也是这样默默扛起整个家。"

"原来真的有人在这种处境下还在努力,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?"

更让熊哥意外的是,许多陌生网友开始自发转发,配上的文字都出奇地一致:"帮助龙哥就是帮助我们自己。"

这个朴素的口号像野火般在网络上蔓延。有人开始整理阿龙所有的直播片段,剪辑成一支名为《一个普通人的一百天》的视频;有人发起"晒出你的奋斗故事"话题,无数个"阿龙"和"小芬"开始分享自己的故事;更有设计师主动联系,表示愿意免费为他们的对戒提供设计。

"龙哥是我们普通人的代言人。" 这条评论被顶到了最高处,获得了上万个赞。

与此同时,在大学校园里,这场自发的情感共鸣演变成了更有组织的行动。学生们成立了"钻石自由社团",首批成员就超过两百人。他们不是来凑热闹的,而是真心想要理解并参与这个"让钻石回归本质"的运动。

周五晚上,社团举办了第一次科普沙龙。能容纳一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,晚来的学生只能站在走廊上。熊哥站在讲台前,看着台下那些年轻而认真的面孔,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。

"同学们,"他开口,声音比平时沉稳,"在讲培育钻石之前,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:你们理想中的钻石,应该是什么样的?"

台下沉默了片刻,然后有个女生怯生生地举手:"应该是......纯净的?永恒的?"

"还有呢?"熊哥鼓励地看着她。

"应该是爱情的象征!"另一个男生大声说,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。

熊哥点点头,在白板上写下这几个关键词:纯净、永恒、爱情。然后他在旁边画了个问号。

"那如果我说,"他的目光扫过全场,"钻石其实就是碳元素,和铅笔芯是同一种物质,你们会失望吗?"

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。熊哥微笑着等待,直到议论声渐渐平息。

"让我们来看看钻石是怎么来的。"他切换PPT,展示出一张钻石形成的地质示意图,"在地球深处,碳元素在极端高温高压下,经过数亿年才能形成天然钻石。然后要通过火山喷发带到地表,再经过开采、切割、打磨......"

他停顿了一下,看着学生们专注的表情:"所以天然钻石的珍贵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稀有和形成过程的艰难。但是——"

熊哥加重了语气,切换下一张PPT。画面上出现了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,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精密的设备。

"这是培育钻石的实验室。在这里,我们通过高科技手段,模拟天然钻石的形成环境。有两种主流技术:高温高压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。"

他开始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这两种技术,台下静得能听见空调运作的声音。

"所以,培育钻石不是假钻石,"熊哥强调,"它们和天然钻石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、化学和光学性质。就像冰箱里的冰和南极的冰,都是冰,只是形成的方式不同。"

这时,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举手提问:"熊哥,那培育钻石的价值在哪里?如果它和天然钻石一样,为什么价格差那么多?"

"好问题!"熊哥赞许地点头,"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——价值。"

他在白板上画了两个重叠的圆圈。

"天然钻石的价值,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的稀缺性、品牌溢价和传统的象征意义。而培育钻石的价值——"他在另一个圆圈里写下几个词:"科技、环保、可及性、个人意义。"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