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缓慢地推与钻石自由

晚餐结束后,童欣回到自己位于城市东隅的公寓。窗外夜色迷离,霓虹闪烁,她却毫无睡意。周一军和莉莉描述的“钻石自由计划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,漾开一圈圈混杂着兴奋与疑虑的涟漪。她褪去略显拘束的衣物,换上舒适的居家服,身体陷进柔软的沙发里,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手机屏幕。

莉莉的谨慎与熊哥的野心,周深的技术分析与自己关于品牌调性的担忧,这些声音在她脑海里交织、碰撞。这个计划听起来很美,像一首为底层青年谱写的励志诗,但现实的旋律往往充满杂音。她需要一个跳出这个圈子的、有同样敏锐洞察力的人来探讨。于是,她想到了守白——她高中时代的好友,如今是一位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作家,更重要的是,她也是培育钻石的早期接纳者。

“守白,睡了吗?有个事儿想跟你聊聊,关于钻石的。” 童欣在微信上敲下这行字,附加了一个俏皮的“闪光”表情。

守白的回复很快,带着作家特有的敏锐和调侃:“钻石?童大小姐,你这是要订婚了,还是改行当珠宝掮客了?我的稿费可买不起大克拉。”

童欣发去一段语音,将今晚听到的“培育钻石体验官计划”和“碎片化集钻”的模式,尽可能详细地复述给守白。她特别强调了莉莉的底线——合法合规,绝不触碰传销红线,以及熊哥那带着草莽气息的“万人合伙人”梦想。“你觉得,这事儿靠谱吗?听起来像是给阿龙、小芬他们这样的人,画了一张很大很圆的饼。”

守白没有立刻回复。对话框上方反复显示着“对方正在输入…”,似乎在斟酌语句。几分钟后,一大段文字跳了出来。

“欣欣,你这个话题,可算撞到我枪口上了。” 守白的文字带着她小说里常见的冷静分析感,“我最近一篇都市小说的女主角,就是个在珠宝店打工,自己悄悄攒培育钻石的女孩。为了写这个角色,我查了不少资料,也自己买过几颗小分数的收藏。首先,我得说,这个‘积攒’的概念,非常精准地抓住了当下一种普遍情绪。”

“你看我写网文,读者追更、打赏、集月票,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‘积攒’和参与感。如果把这种模式平移到实物上,尤其是钻石这种自带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的东西,潜力是巨大的。它不再是冰冷的购买,而是一种‘养成’,看着属于自己的那颗小石头一点点‘长大’(或者说,攒够克拉数),这个过程本身就有治愈和激励的效果。”

“但是!” 守白话锋一转,“难点也多得像星河里的沙子。第一,信任。培育钻石市场本身还在教育阶段,鱼龙混杂。据一些行业报告显示,市面上相同参数的产品价格差距能高达3倍以上。让一个月收入可能只有四五千块的外卖员或美容院小妹,相信你、并且愿意把他们省吃俭用的钱投入进来,需要极强的信任背书。莉莉公司的品牌是一个,但更关键的,是那些‘体验官’本身的信誉。他们必须是活生生的、值得信赖的人,而不是冰冷的销售机器。”

“第二,内容。一万个人发一模一样的朋友圈,那是信息轰炸,是骚扰。必须鼓励差异化、真实的内容。比如阿龙,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内容——病房里的钻石,象征的是绝境中的希望。比如小芬,她的动力是为爱情攒一枚共同的戒指。这些真实的情感故事,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有力量。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认同,是‘护短’,哪怕产品有瑕疵,因为认同你这个人,他们也愿意支持。这一点,和网络文学里的‘铁粉’‘盟主’现象非常像。”

“第三,地推。你提到要‘缓慢一点地推’,我觉得这是关键中的关键。” 守白继续分析,“熊哥想的那种疾风暴雨式的万人扩张,很容易失控。真正有效的地推,不是去发传单,而是去‘播种’。选择一个像大学城或某个大型社区这样的点,扎下去,找到那么一两个像阿龙这样有故事性、有感染力的‘种子体验官’,精心培育他们,帮助他们成功。让周围的人亲眼看到,这个模式真的能带来改变,哪怕是微小的。这种示范效应,比一千句口号都管用。就像我写书,也是从一个小的读者群慢慢积累起来的。”

童欣看着守白的分析,频频点头。这些观点与周深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,但守白从创作者和亲历者角度出发,说得更为透彻。她追问:“那从你个人的体验看,培育钻石本身,能支撑起这种‘情感价值’吗?会不会让人觉得廉价?”

“这取决于你怎么定义‘廉价’。” 守白回答,“如果‘廉价’指的是价格,那么培育钻石确实让拥有钻石的门槛变低了。但如果‘廉价’指的是价值和意义,那完全取决于赋予它意义的人。我买的那颗30分培育钻石,对我来说,意义是奖励自己完成了第一本长篇合约。它见证了我的熬夜和灵感枯竭,它的价值对我来说,比橱窗里一颗陌生的天然钻石大得多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