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2章 意外

初冬的上海,阳光透过窗户,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位于浦东的这套三居室里,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大扫除特有的忙碌气息。桂姨,这位在奶奶家做了多年的保姆,正踩着人字梯,奋力地擦拭着客厅那扇巨大的落地窗。

“桂姐啊,你当心点,那梯子我看着都不稳当。”奶奶坐在一旁的沙发上,手里虽然拿着报纸,眼神却一直没离开过桂姨,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,“玻璃脏点就脏点,不碍事的,你快下来歇歇。”

“没事的,老太太,马上就擦好了。你看这太阳多好,擦干净了,屋里亮堂,您看着也舒心。”桂姨回过头,宽慰地笑了笑,手上的动作却没停。她是个勤快人,眼里容不得活儿,尤其想在春节前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。

奶奶张了张嘴,还想再叮嘱几句,话还没出口,只听——

“砰!”的一声闷响!

紧接着是金属梯子刮擦地面的刺耳声音,和桂姨短促的一声痛呼。

“桂姐!”奶奶心头一紧,手里的报纸掉在了地上。她慌忙站起身,只见桂姨已经从梯子上摔了下来,侧身倒在地上,那人字梯歪在一边。

“哎呦……哎呦……”桂姨蜷缩着身体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,额头上沁出细密的冷汗。她一只手死死地按在自己的右侧腹股沟区,另一只手撑着地面,试图爬起来,却只是徒劳地动了动,一股钻心的疼痛让她重新瘫软下去。

“别动!千万别动!”奶奶经历过风浪,知道这种时候最忌讳随意移动伤者。她快步上前,没有贸然去扶,而是先蹲下身,紧张地询问:“摔到哪里了?是腿?还是腰?”

“不……不是腿……”桂姨疼得话都说不连贯,手指用力地按着腹股沟,“是这里……抽着筋地疼……好像有什么东西……掉下来了……”

奶奶顺着她手指的位置看去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。她虽然不是医生,但活了大半辈子,也见过些病症。她轻轻掀开桂姨那处的衣物,赫然发现,在桂姨右侧腹股沟区,竟然鼓起了一个约摸鸡蛋大小的包块!那包块看起来胀鼓鼓的,在周围皮肤的映衬下,显得有些突兀。

(医疗知识点1:创伤性腹股沟疝)

· 机制: 桂姨的情况,在医学上高度怀疑为“创伤性腹股沟疝”。她本身可能就存在腹股沟区的先天性薄弱点(腹壁薄弱),但平时没有症状(即“隐匿疝”)。这次从高处摔下,身体突然遭受剧烈的冲击,腹腔内压力在瞬间急剧升高(类似剧烈咳嗽、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,但此次更为猛烈)。这股巨大的压力像一只无形的手,强行将部分腹腔内脏器(最常见的是小肠肠管)通过那个薄弱的腹壁缺口“推”了出去,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包块,也就是“疝”。摔倒时肌肉的猛烈收缩和牵拉,也可能直接损伤了腹壁结构,促成疝的形成。

“坏了,这怕是‘疝气’掉下来了!”奶奶当机立断,没有再犹豫,立刻拿起桌上的手机,拨通了120。她清晰地向接线员说明了地址、情况(高处坠落、腹股沟区出现包块、剧痛、无法行动),并强调了患者的年龄和疼痛的严重程度。

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,奶奶没有闲着。她取来一个柔软的靠枕,小心地垫在桂姨的膝下,让她保持双腿微屈的姿势,这能稍微缓解腹部肌肉的张力,减轻一点痛苦。她又拿来一条薄毯盖在桂姨身上,防止她因疼痛和惊吓而失温。

(医疗知识点2:现场急救原则)

· 体位: 让患者平卧,双膝微屈,膝下垫高。此姿势可使腹部肌肉放松,减轻疝环(腹壁缺口)对嵌顿肠管的压力,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缓解疼痛,并防止疝内容物进一步脱出或加重嵌顿。

· 禁忌: 严禁试图用手法强行将鼓出来的包块(疝内容物)推回去!在无法判断是否发生“嵌顿”或“绞窄”的情况下,粗暴还纳可能导致已受损的肠管破裂,或将已坏死的肠管推回腹腔,引发致命的弥漫性腹膜炎。

很快,窗外传来了急促的警笛声。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赶到现场,做了初步检查和生命体征监测后,用担架将桂姨小心翼翼地抬上了救护车。奶奶也拿上医保卡、钱包等必需品,一同前往医院。

医院急诊科

急诊室里灯火通明,人声嘈杂,却自有一种严肃的秩序。接诊的是一位中年男医生,表情冷静而专注。

“医生,她从梯子上摔下来,这里就鼓起个包,疼得厉害。”奶奶急切地指着桂姨的腹股沟区。

医生点了点头,一边询问桂姨受伤的详细经过,一边开始进行检查。

(医疗知识点3:急诊诊断流程)

1. 视诊与触诊: 医生仔细观察了包块的位置、大小、形状。触诊时,发现包块质地偏硬,触痛明显,而且——最关键的是——无法用手推回腹腔。

2. 听诊: 医生将听诊器放在包块上,仔细聆听。他眉头微蹙,因为肠鸣音似乎减弱了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