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站起身,握紧了手中的拐杖。
“明天一早我就敲钟,让大家到村子的祠堂集合,当众宣读官文,商量这土豆的事!谁愿意种,谁就得签个字,担起责任!”
她心里早盘算好了。
等到秋收时,普通人家一亩地顶多收八百斤土豆,甚至更少。
而她的田,靠着前世的知识和偷偷改良的育苗技术。
至少能翻一番,达到一千六百斤以上。
那时候,村里富余的产量她再低价收上来,集中处理。
她已经在脑海里规划好了。
把土豆切成薄片晒干,炸成香脆的薯片;或者磨成粉,做成小饼、丸子、羹汤;还可以腌制成风味小吃。
这些精致的小零食,拿到城里去卖,专卖给那些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、少爷公子们。
他们图个新鲜、讲究口感,自然愿意掏钱。
想到这儿,宋绵绵嘴角不禁上扬,眼底闪过一抹精光。
第二天一大早。
天刚蒙蒙亮,晨雾还未散尽,她就赶紧起床生火熬了一锅鱼汤。
灶膛里的火苗噼啪作响,陶罐中的汤汁渐渐泛白,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。
她特意加了姜片去腥,又撒了些野葱提味,熬得浓香四溢。
提着热腾腾的陶罐,她拍了拍围裙,招呼大哥二哥一块儿往水渠工地走。
晨露打湿了脚边的草叶,空气中带着泥土和溪水的气息。
三兄妹并肩前行,脚步声在清晨格外清晰。
“黎大人!”
远远看见那一身靛蓝官服的身影立在河岸指挥民工。
宋绵绵故意拉长声音喊。
“您点的鱼汤,来咯!趁热喝!”
黎安正弯腰仔细检查着土层夯实的情况,手掌贴在泥土表面,感受着其紧实程度。
清晨的露水尚未完全散去,指尖沾了些许湿意。
他眉头微皱,忽然耳边传来一阵清脆的脚步声。
听到声音,他缓缓直起身子,脊背挺得笔直,抬眼望去。
只见一道水蓝色的身影立在不远处,衣袂随风轻扬,正是宋绵绵。
她站在晨光中,发髻简单挽起,几根碎发被山风撩拨着轻轻晃动。
黎安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。
随即移开,眉头在官帽的阴影下轻轻地挑了一下。
他没料到宋绵绵真会一大早就赶来磨盘山,更没想到她居然信守承诺,真的亲手炖了汤送上来……
“放那儿就行。”
他语气依旧冷淡疏离,只淡淡抬手,指向旁边一块半埋入土中的青石。
“别挡着我查工。”
宋绵绵却不依,脚下一转便绕开了那石头,径直走到他面前。
她将竹篮轻轻放下,从里面小心翼翼取出一只青瓷碗。
她用汤勺舀了一碗。
热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,迫不及待地递到黎安跟前。
“趁热喝才香!凉了可就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。”
“这汤里我加了独家配方,别人可没有,连我家灶上那位老厨娘都问不出门道呢!”
那汤色乳白浓郁,宛如凝脂,表面浮着几星嫩绿的葱花。
鱼肉早已炖得酥烂,入口即化。
黎安看着那碗热汤,鼻尖嗅到扑面而来的香气,腹中竟不由自主地轻轻一动。
他沉默片刻,终是伸手接过。
指尖触到瓷碗的温热,心头莫名也像被熨帖了一下。
低头轻抿一口,滚烫的汤汁滑入口中。
鲜味瞬间在舌尖炸开,醇厚不腻,暖意顺着喉咙一路流下,直抵胃腑。
他的喉头不自觉地滑动了两下。
压抑住想要立刻再喝一口的冲动,却还是放下了矜持,又慢悠悠地接连喝了三口。
见他喝得如此满意,宋绵绵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,立刻伸出手来。
“那……特许文书该给我了吧?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哦,黎大人。”
黎安没立刻回应,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白色手帕。
“作坊的特许,可以给。”
“但我有个条件。”
话音未落,他已转身,玄色官靴踏在碎石路上发出清脆声响,朝着磨盘山深处稳步走去。
宋绵绵一愣,急忙收手提篮。
“黎大人!您这唱的是哪一出啊?咋突然又加条件了?”
她快步跟上,语气中满是不解。
山风从高处树梢掠过,吹得枝叶沙沙作响。
黎安那件深蓝色的官服被风鼓动。
宋绵绵一手提着水蓝色的裙角,生怕绊倒,另一只手拎着空篮子,紧跟着往前赶。
山路崎岖不平,碎石遍布。
不多时,她额头上便沁出了细密汗珠。
几缕乌黑的发丝被汗水浸湿,黏在泛红的脸颊边。
虽然近来瘦了不少,身子轻巧了些,动作也比从前利索。
“大人!”
她终于忍不住,边喘边喊。
“您能不能走慢点!我、我快跟不上了!”
前方身影一顿,黎安听见了声音,回眸一望。
只见那个穿着水蓝衣裳的身影正在窄窄的山路上艰难挪动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