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9章 寒蝉道

一晃眼,三月已过。

古老的祭坛前,古夜睁开了不知何时闭上的双眸,深邃的瞳孔深处有一缕淡淡的佛意浮现。

“余俗名寒天,出身之寒族后来居上,一众超级大族奉为座上宾,皆因族中老祖功参造化,可笑傲飞升之下。”

“余幼时小有天资,又得老祖恩宠,于是张狂不可一世,骑龙擒凤,八面树敌,时人如畏虎狼,避之不及。”

“然,巨木尚且不可长久,树下乘阴之人又怎得恒常安逸?”

“适逢老祖冲境飞升不成,以身殉道,族群随之败落,一夜东风梨花落,门前宾客皆作鸟兽散,加之连余在内的不肖子孙昔日树敌颇多,今逢蒙难,自不乏落井下石之辈,族群之处境日渐窘困,更有族人与人为奴,好不凄惨。”

“见得繁华已落,余方如梦初醒,幡然醒悟,修行始见刻苦,本领初成,再借三分气运,终以天骄之名横扫同代,又得同道吹捧,言余隐有老祖遗风,借此威势,寒族威名再起,迫使门外贼人抱以三分忌惮,不敢大肆欺凌。”

“因名声鹊起,族中重任渐落余之手,以史为鉴,余不敢有丝毫懈怠,时常警醒,励精图治,可怜劣根在身,本性难移,身虽操劳,心仍懒散,每每辛苦过头,便心生隐退之念,于是好上世外之道,渐好佛理。”

“由理入道,佛法愈精,愈是痴迷,及至后日,弃了俗道,欲让佛光照亮成帝路,可惜余于佛道天分寥寥,久久不得根本奥义,大梁架之不起,如何冲开帝关?”

“愚钝难自解,只得向外求。”

“余常宴请好佛之人,共研佛典,邀约行列之中,除三两挚友,亦有萍水相逢之陌客。”

“一日,一僧侣云游至堂前,余照例相邀,相聊甚欢,并自其口中听得无边大虚空有一天道世界,号为东方净琉璃世界,界主为一真佛,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,世人尊称为药师佛。”

“药师佛坐拥无量净土,身披无量功德,手握无量神通,救济无量众生,万界佛众,怀虔诚之心,寻得净土,皆可聆听真佛讲经。”

“闻此贤名,余心生向往,向那僧侣求得净土方位,便只身上路,历经艰险,终入得东方净琉璃世界。”

“佛前叩首三百载,余终有所悟,成佛之道,取名为寒蝉。”

古夜口中喃喃,自顾自地念了很长一段话。

这正是他在这三个月参悟时获得的一段话,源自这颗蓝色心脏的主人,为后者生前留下的一道意念所化。

这样的一段话,算是道尽了这颗蓝色心脏主人的一生。

蓝色心脏主人确实是寒族出身,生前俗名为寒天,历经多年修行之后,终成佛道至尊。

寒天所践行的佛道,名为寒蝉。

既是寒蝉,亦是寒禅。

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芳迹。空山无人,流水花开。万古长空,一朝风月。

此为禅之三大境界。

虫卵,若虫,成虫。

此为蝉之三境。

禅之三境和蝉之三境相互呼应。

禅之第一境——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芳迹。

落叶即人生困顿事,空山即人之一生,世事洞明即是芳迹之意。

世间绝大多数人,无论修行境界高低,实力强弱,基本都处在禅之第一境,于困顿迷茫中度过一生。

此如初生之蝉虫,困于闭塞卵壳之中,不见天日,不谙世事,不明本性。

及至脱壳而出,藏于木根之中,泥土之下。

此时之蝉虫,看似脱离了卵壳,见得天地,可它眼中的木根与泥土是真正的天地么?

世人将此时之蝉虫称之为若虫。

若虫非虫,此正是蝉之第二境,亦是禅之第二境,若懂非懂,若明非明。

空山无人,流水花开。

人出走红尘外,只余下一座空山,看似守得云开月明,盼得流水花开,可这样真就大彻大悟了么?

空山已无人,水依旧在流,花依旧在开。

山中落叶即人生困顿,落叶源自何方,不就是昔日鲜嫩的花枝么?

若无真理,何来困顿?

若无明悟,何来无明?

若无昔日鲜嫩的花枝,何来今日满山的落叶?

真理还须自困顿中寻。

若欲世事洞明,怎可脱离世事?

出走空山,远离红尘俗世,远离困顿无明的同时,也在远离真理与明悟。

这不过是逃避而已,怎算得上真正的大彻大悟?

所以说,禅之第二境,如蝉之第二境,若明非明,若虫非虫。

古夜接触过不少佛道高手,但对佛理与禅道并无过深的研习。

历经三个月的参悟,消化了寒天至尊留下的瑰宝,他也不过是堪堪入了寒蝉大道的门。

论起禅道修养,顶多只在禅之第二境,空山无人,流水花开。

至于禅之第三境,他就有些不明朗了。

按照禅之三境与蝉之三境相互呼应的说法,禅之第三境的真谛应该就藏在蝉之第三境。

蝉之第三境,成虫。

一只蝉想要从若虫成长为成虫,还需要经历一次蜕变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重生为鱼,十年成蛟,百年化龙!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