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盯着主创团队,长枪短炮几乎戳到杨牧脸上。
电影艺术的记者说道:"杨导,安迪越狱时暴雨镜头的色温控制在多少K?那种幽蓝色调是否象征灵魂净化?"
他问的都是些比较专业的问题。
主要是看了电影以后。
发现艺术成分太高了。
杨牧闻言松了松领带说道:"4800K,用ARRI Skypanel S360-C配合自然暴雨。蓝色不是象征净化——是表现体液与雨水的渗透压差......"
面对专业的记者,杨牧也是说出了专业的问题。
他的回答把张亦几人听得是一愣一愣的。
吴惊看向旁边的徐争,小声的问道:"渗透压是啥?"
在他看来,徐争也是国内的知名导演,肯定能明白。
然而徐争听后,白了他一眼说道:“你不也是导演嘛,你都不知道我能知道?”
他也不怕丢脸。
主要是和吴惊的关系好。
这些都不算啥。
再说了,吴惊确实也是导演。
相比于一般的导演,他非常专业。
相比杨牧,还是算了吧!
人比人气死人。
在问了杨牧几个问题后。
记者转移了采访对象。
好莱坞报道的记者问道:"张亦先生,您诠释安迪时采用梅斯纳表演法还是方法派?为何选择用指尖颤抖代替台词表达绝望?"
他用的是标准中文发音,这也是派他来的原因。
张亦沉思三秒:"我观察过死刑犯的微表情,人在极致恐惧时喉轮封闭,所以安迪沉默,但小指震颤是自主神经反应,就像你无法控制心跳。"
面对国外的记者,张亦还是比较谨慎的。
更何况还是好莱坞的记者,含金量更别说。
说不准,这一篇采访第二天就出现在国外的平台上。
然而他刚说完。
徐争突然插嘴:"说白了就是憋尿憋的!老张在粪水里泡了七小时!"
张亦的微笑瞬间凝固。
真想给徐争一大嘴炮,这家伙拆台也太快了。
不过嘛!
众人听后都笑了起来,以为他是来活跃气氛的。
娱乐周刊:"吴惊老师,您演的狱警暴力场面采用波德维尔的空间压缩理论了吗?为什么殴打镜头都采用俯角?"
吴惊挠头憨笑道:"啥理论?杨导就说打得要像揉面,俯拍是因为...我比群演高半个头?"
听到他这话, 现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。
杨牧见状,赶紧救场道:"我们借鉴了《愤怒的公牛》的 跟拍,但用遥控头增加晃动感,毕竟暴力本质是失去平衡。"
在面对这些专业问题的时候。
所有人都看到了杨牧的实力。
导演的问题他能答,演员的问题他还能答。
采访了几位人气比较高的演员后。
自媒体博主瞄准了张艺星:"张艺星先生,您饰演的汤米被狱警打死时,血浆配方能透露吗?"
张艺星闻言,挠了挠头老实巴交的说道:"蜂蜜兑食用色素,这样喷溅时有生物组织拉扯感!"
众人沉默片刻,默默离这个血浆专家远了些。
听着都很有画面感。
与此同时。
在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首映结束后。
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。
《肖申克》以每分钟200帖速度刷屏:
“精彩,实在是精彩,堪比《楚门的世界》”
“我认为比《楚门的世界》更好看,意义也更深刻。”
"回想起来发现惊天细节!安迪挖洞的《圣经》竟是《出埃及记》章节!"
"数学党计算越狱概率:地质学 气象学 流体力学=0.003%"
"吴惊打人时的瞳孔放大是戴了美瞳?"
“又是一部人生必看电影,明天必须二刷!”
.......
看过电影的网友纷纷评论起来。
虽然说整部剧情,没有什么大场面。
几乎就是在记录监狱里面的事。
但就是这些事,让观众们都有了代入感。
而到了电影最后,安迪逃出监狱也印证了电影的名字,肖生克的救赎。
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评论。
该消息也是迅速登顶各大网站热搜。
原本该电影就备受人关注。
现在上了热搜后,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了。
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看过电影的电影迷来说。
这就是地狱啊!
“真的这么好看的吗?”
“我刚刚随便看了几百条评论,竟然全部都是好评。”
“难受难受,没有抢到首映门票,只有明天看了。”
“我看了一条评论,说这部电影,绝对是最伟大的电影,堪比《泰坦尼克号》”
“有没有人有盗版电影啊,重金求。”
........
就在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登上国内舆论顶尖的时候。
外网上,也就是油管网以及脸书网,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也开始疯狂的涨热度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