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3章 大汉双壁,更大的靠山

蔡邕闻言略作沉默,不过也并未隐瞒,坦然道:“谈不上名士,是老夫的一位至交好友,卫暠。”

“卫暠?”刘协的脚步一顿。

如果他没记错的话,这位应该是河东卫家家主吧?

而且其子卫仲道,未来似乎还娶妻了蔡邕之女蔡文姬为妻。

难道说……

想到这,刘协试探性地问道:“蔡师可是想跟卫家联姻?”

事实上,他这么问已经算得上非常冒昧了。

但没办法,他想要赢得蔡邕的支持,就得搞清对方的核心诉求是什么。

唯有如此,方能对症下药。

蔡邕听到这话,不禁微微皱了皱眉。

他倒确实有这方面的意思,可未曾与任何人说过。

这位二皇子又是怎么仅凭自己与卫家家主见面,就能推测出这等隐秘之事?

如此看来,这位看似年幼无知,心思却十分深沉,倒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储君人选。

想到这,蔡邕也不急着赶刘协走了。

“哦?殿下何出此言?”

蔡邕既没否定,也没承认,显然是打算考校一下刘协。

刘协自然也听出了蔡邕话里的意思。

只不过自家人知道自家事,他哪是推测出来的,只不过提前知道了答案罢了。

但肯定不能直接这么说,那就只能临时编一套说辞了。

首先,得搞清楚蔡邕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想着与卫家联姻。

毕竟先帝刚刚驾崩,在这种敏感时期谈婚论嫁着实有些不妥。

之所以如此急迫,那就只有一个目的,寻找靠山,又或者说是在为其女谋求退路!

一念至此,刘协豁然开朗,脸上也重新挂上了自信的笑容:“如今洛阳局势混乱,而蔡师身为当朝大儒,不管您承不承认,到最后都会被卷入这场纷争,区别仅在于主动还是被动罢了。”

“如果我猜得不错,蔡师与卫家联姻,怕也是为了给令媛谋求一条后路吧?”

听到这话,蔡邕陷入沉默。

然而此时的沉默,便是最好的回答。

这一刻,刘协完全理解了蔡邕的苦衷。

蔡邕并非没有立场,也并非不关心储君之位。

恰恰相反,论忧国忧民,当今朝堂之上,怕是无人能比得上这位。

但他深知这里面的水有多深,所以才会慎之又慎。

在这个节骨眼上,他绝不能行差踏错半步,更不能明确站队任何一方。

若是押对了宝自然是好,可若是押错了呢?

届时新帝清算,即便他是当代大儒,怕是也难逃家破人亡的下场!

如此,地位超然的卫家便进入了蔡邕的视线。

卫家虽说权势不显,底蕴更是无法跟那些顶尖世家相提并论。

但卫家乃卫青之后,这份功勋与荣耀是大汉帝国的基石之一。

无论将来谁坐上那个皇位,只要还想标榜自己是汉室正统,就绝不敢轻易动卫家。

这份声望,比任何兵权或是官位都更具震慑力,算得上一种政治上的“免死金牌”。

再加上卫家多年来远离朝堂,几乎不参与任何党争。

这也使得他们在任何政治风暴中都能置身事外,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。

因此将蔡琰嫁入卫家,就等于为她找了一个护身符。

无论将来洛阳如何天翻地覆,远在河东的卫家都有能力护她周全!

这些,便是蔡邕这个做父亲的,唯一能为女儿做的事。

良久后,蔡邕轻轻颔首:“殿下猜得不错,老夫确实有跟卫家联姻的意思。只不过尚未付诸于口,没想到竟被殿下一语道破。

殿下才思敏捷,老夫佩服!”

【尚未付诸于口?】

刘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几个关键字眼。

电光火石之间,一个更大胆,且一石二鸟之计在刘协心中骤然成形!

脸上那点少年的伪装逐渐褪去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锐利和冷静。

他就那样直视蔡邕,语气变得直言不讳:“蔡师计之深远,学生佩服。

然,恕我直言,蔡师此策恐仍有疏漏!”

“哦?殿下有何高见?”蔡邕眉头微皱,不过并未动怒,只是静待下文。

刘协侃侃而谈,语速都不自觉地加快几分:“卫家虽地位超然,凭先祖余荫或可保一时无虞。

然其家族底蕴以及权势,相较于洛阳城这些王公贵族,终究有些不足!”

“其二,卫家家主如今亦在朝为官,虽官职不高,却也已经身处这漩涡之中。

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!

若朝局剧变,到时卫家能否安然脱身尚且难说,又如何能百分百确保令媛安危?”

“当然,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那便是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!”

前面那些话蔡邕听着还没什么反应,但最后一句却让他眉头紧锁。

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,卫青身为汉武帝的绝对心腹,更是与那位冠军侯齐名的大汉双壁。

这样一位顶尖人物,究竟为家族留下了多少宝物,谁也不清楚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开局边疆小兵,杀成大汉战神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