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天上午,秀兰麻辣龙虾馆里正是最忙碌的时候。
六张方桌已经坐满了客人,门口还排着三四位等着打包的街坊。
王春梅在透明厨房里翻炒着小龙虾,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清脆的声响。
李爱华则端着刚出锅的麻辣小龙虾快步走向三号桌,白色围裙浆洗得挺括。
沈秀兰正在收银台记账,忽然听见门口风铃急促地响动。
她抬头,看见三位穿着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走进来,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,胸前别着卫生监督的徽章。
“我们是区卫生局的,接到群众举报,来检查卫生情况。”中年人出示证件,声音洪亮得让整个餐馆都安静下来。
排队的人群里响起窃窃私语,有几位街坊伸长了脖子往店里张望。
对面老张饭馆门口,张富贵佯装扫地,眼睛却一瞬不瞬的盯着这边瞧。
沈秀兰放下账本,从收银台后面走了出来。她今天穿着淡蓝色的确良衬衫,领口扣得整齐,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。
“欢迎检查。”她神色如常,从墙上取下一串钥匙,“需要先看哪里?”
一位年轻的检查员有些意外地打量她:“您不紧张?”
沈秀兰唇角微微扬起:“咱们开门做生意,不怕看。”
她转向厨房方向,“春梅姐,先关火,让检查的同志进去仔细瞧瞧。”
王春梅立即熄了灶火,和李爱华一起退到厨房角落。
透明玻璃隔断后的厨房一览无余:不锈钢操作台擦得锃亮,调料罐整齐排列,生熟食案板分明地区分开来。
中年检查员率先走进厨房,另外两位跟着进去。
其中一位拿出照相机,另一位则打开记录本。
“消毒柜打开我看看。”中年检查员说。
沈秀兰打开消毒柜门,里面整齐码放着碗碟筷子,温度显示七十二度。
检查员伸手摸了摸最里面的碗边,点头。
“生食冷藏柜。”
沈秀兰拉开冰柜门,一盆盆清洗好的小龙虾按批次摆放,每盆都贴着进货日期的标签。
检查员随机抽出一盆,翻看最下面的虾。
“活的?”他有些惊讶。
“都是当天早晨送来的活虾,现洗现做。”沈秀兰指向水槽边的塑料筐,“送货的单据在收银台抽屉里,需要看吗?”
检查员摆摆手,又走到调料区。年轻检查员正挨个打开调料罐闻味,年长的那位则蹲下身查看橱柜底部。
“地面很干净,没有油垢。”年长检查员对同事说,手指抹过瓷砖接缝处。
这时店外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几位熟客不但没走,反而凑近玻璃墙看里面的检查过程。
“下水道。”中年检查员提醒。
沈秀兰用铁钩撬开水槽下的地漏盖板。检查员戴着手套摸了摸管道内壁,又凑近闻了闻。
“经常清理?”他问。
“每天打烊后用碱水冲一遍,每周彻底通一次。”
沈秀兰答得流利,“通管子的记录在墙上的台账本里。”
年轻检查员取下墙上的台账本翻看,里面工整记录着每日消毒、每周清理的情况。
他朝中年检查员点点头。
检查持续了约莫二十分钟。三位检查员从厨房出来时,外面已经围了十几位街坊。
张富贵也挤在人群中,脖子伸得老长。
中年检查员走到店中央,声音提高几分:“各位街坊,我们是区卫生局的。经过全面检查,秀兰麻辣龙虾馆卫生达标,操作规范,可以放心用餐。”
人群里响起一片叫好声,有人甚至鼓起掌来。
年轻检查员忍不住补充道:“这家的透明厨房和卫生管理,比一些大饭店还规范。我们都要记录下来,推荐其他餐饮单位来学习。”
这话一出,排队的人顿时多了起来。原本还在观望的几个路人直接站到队尾,一位大妈扯着嗓子喊:“老板娘,给我来三斤!带回去给孙子吃!”
沈秀兰依旧平静,只是眼角细微的纹路舒展开来。
她转头对王春梅说:“春梅姐,重新开火吧。”
又对检查员们道,“几位同志辛苦了,坐下喝杯茶?”
中年检查员摆手:“我们还有任务,不打扰了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举报信写得难听,说你们用地沟油、死虾,但你们这情况,明显是被人眼红了。”
沈秀兰轻轻点头,没接话。
检查员们收拾东西离开时,店里的客人已经比之前更多了。
两位刚进店的顾客好奇地问怎么回事,李爱华一边擦桌子一边解释:“卫生局刚来检查过,夸咱们店最干净呢!”
不到半小时,龙虾馆里八张桌子全部坐满了,门外排队的人拐了个弯。
对面老张饭馆门口,张富贵踢了一脚台阶,扭头钻进店里,连招牌灯都熄了。
沈秀兰忙得额头沁出细汗,但手上的活一点没乱。
她一边收钱找零,一边留意着厨房的出菜速度。
叶昭中午下班过来时,看到的就是这异常火爆的场面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