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一章
新招的这四人,在石添的安排下分工逐渐清晰明确:
张枫怡:声音清甜,擅长与客户感性沟通;
黄凯:自带憨厚气质,易获信任,适合理性分析;
周明远:熟稔摄影器材知识,精于技术细节;
陈楠:精于数据整理与复盘,为销售方向提供数据支持。
石添感觉自己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天赋,那就是能精准捕捉到每个人的特质:
比如发现周明远背包侧袋常年插着《光影时代》杂志,便让他用这个“专业人士”的人设主攻技术细节;
留意到黄凯笑起来时眼角的褶子像邻家大哥,便经常带着他负责在谈判的最后阶段和自己配合谈价。他经常对着石添自嘲,说自己相传统相声《卖布头》里那个小伙计。
他们这新研究的“战术”在业务拓展中屡试不爽。
周明远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专业摄影师去“探店”,和摄影工作室老板找机会攀谈起来:
“您这 RAW 格式文件转 JPG 时色阶损失太明显了,普通打印机根本还原不出暗部细节。”
说话时显得格外专业,他先向老板们指出问题所在,吊足他们的胃口。
张枫怡则会在次日的跟进电话里,用惋惜的口吻继续补刀:
“我上周在展会见过一款激光打印样片,那锐度和色域……可惜咱们好多同行现在用的设备都达不到,白白损失掉好多追求品质的优质客户。”
这套组合拳打得客户心里直痒痒。
当再过几天张枫怡以“数码技术顾问”身份致电时,十有**能约到面谈。
在拜访工作室时,石添带着黄凯甚至把提前打印好的样片送上门:
一张是普通喷墨打印的人像,肤色偏灰且发丝模糊;
而另一张是激光打印的同场景照片,睫毛根根分明,背景虚化的光斑都透着细腻质感。
工作室老板摸着样片惊叹时,石添适时递上报价单:
“您每月耗材成本增加 15%,但客单价能提升 30%,因为客户会为这种质感多付溢价。”
十几天里,他们背着装有自己裁成 A4 尺寸相纸样品的双肩包穿梭于城区的写字楼间,用摄影师、技术顾问、客户经理的三重身份层层渗透。
当本月第七家摄影机构在合同上盖章时,陈楠在复盘会上调出数据:
“此种策略的客户接受率比常规陌拜高 47%,但周明远的‘专业模式’导致 3 家客户误以为我们真的接拍摄业务,建议下次修改一下话术。”
石添转着白板笔笑笑,笔尖在白板上划出一道利落的横线:
他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的策略,而是能在实战中快速迭代的锋利刀刃。
当然,在全组人都在庆祝业绩提高的同时,平时爱琢磨事情的周明远突然抛出一个问题:
“我们这算不算欺骗呢?”
当石添把钢笔帽“咔嗒”扣回笔身时,会议室的白炽灯在他头顶上闪了闪。
陈楠的心里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:
张枫怡转着圆珠笔的手突然停住;
黄凯咬着的棒棒糖在齿间发出“咔哒”轻响;
四个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石添身上。
“这个问题挺好!”
“去年我第一次跟着晓亮哥跑客户时,我也问过他同样的问题,但是他到现在都没给我答案。”
石添往后靠进椅背,指尖敲了敲桌面的激光打印样片:
“左边是诈骗,右边是销售 —— 区别在哪儿?”
周明远立即坐直了身子,摄影包带子从椅背滑下。
石添用钢笔尖指着样片上的发丝纹理:
“诈骗是无中生有,而我们呢?”
他看向陈楠,后者心领神会,立刻翻开昨天石添让他统计的数据报表:
“激光打印的色域覆盖率比喷墨高 23%,能耗低 17%,客户试用后的复购率 89%。”
“所以这不是欺骗,是催化剂。”
石添的笔在竖线右侧画了个圈:
“客户困在‘喷墨技术够用’的思维里,就像用惯了蜡烛的人不知道电灯有多亮。”
“我们只是扮成敲窗户的人,让光早点照进去。”
他用笔尖在纸上顿了顿:
“再说了......” 他抬头看向黄凯: “你上周给客户演示样片时,是不是让他们亲眼看到了区别?”
“是。” 黄凯的棒棒糖在嘴里转了圈: “那老板足足摸了五分钟样片,说‘这质感出的片肯定能卖上价’。”
石添笑了:
“这就够了。”
“我们卖的不是话术和套路,是实实在在能帮他们赚钱并且在当下具备同行业竞争力的产品!”
他合上笔记本,目光扫过每个人的眼睛:
“如果你们谁还没有转过这道弯儿,或者觉得良心上过不去,就多花点时间给客户做售后,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产品价值 —— 这才是真正的销售。”
会议室里静默了几秒,张枫怡突然举起圆珠笔: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