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府是北宋时期的行政和司法中心,历史悠久。景区内有许多精彩的表演活动,如《开衙仪式》和《铡美案》,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司法文化的魅力。开封市位于包公东湖北岸,占地面积60多亩 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,被誉为“天下首府”,是一处宋文化主题景区。
开封府又称南衙,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,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,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。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 ,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、包拯文化区、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,同时举办《开衙迎宾》、《铡美案》等实景表演活动
开封的先民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。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,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。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,史称嚣。公元前8世纪,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的古城村构筑城邑,屯兵储粮,并取“启拓封疆”之意,定名“启封”。公元前369年,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于大梁,即今开封市鼓楼区。公元前156年,西汉景帝即位,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,改“启”为“开”,“启封”更名为“开封”。
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府,又称南衙,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,已有一千多年历史。
五代时期,后梁太祖开平以汴州为都城,号称东都。汴州升为开封府,辖15县,浚仪、开封均为附廓县。
后唐庄宗同光元年,迁都洛阳,改开封府为汴州。
后晋高祖天福3年,仍以开封为都,称东京,洛阳称西京。汴州复升为开封府。后汉建制一如后晋。
后周太祖广顺元年,以汴州为东京。
北宋太祖建隆元年,陈桥兵变后,以开封为国都,称东京。开封府建置不变,辖16县(开封、祥符、尉氏、陈留、雍丘、封丘、中牟、阳武、延津、长垣、东明、扶沟、鄢陵、考城、太康、咸平),祥符(原浚仪县)、开封两县仍同为附郭县。
从太祖建隆元年到钦宗靖康二年,东京历经9个皇帝,历时167年。
金代,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,并设汴京路开封府,辖15县,路治、府治均设汴京。
海陵王贞元元年,金改汴京为南京,将汴京路改称南京路,以南京(开封)为都19年。
元代置江北行中书省,省治开封。撤开封府,由南京路直辖郑、许、陈、钧、睢等5州21县及直属之17县,共38县。南京路治为开封。
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,改南京路为汴梁路。
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。置河南行中书省,后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。省治、府治、县治均设于祥符(今开封市)。
清圣祖康熙元年(1662年)重修开封城池,将省治、府治、县治迁至祥符(今开封市)。
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,废府。 民国改制,废开封府设豫东道,祥符县改为开封县,开封为豫省省会、豫东道治所。
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,昔日的开封府已无存。经过论证、规划,依北宋《营造法式》,在包公东湖北岸的原址上复建了开封府。
开封府依北宋《营造法式》建造,以府门,仪门,正厅院(戒石、左右厅、左右军巡院、价格库等)、正厅(大堂),议事厅,梅花堂为中轴线,辅以东线:开封府题名记碑,寅宾馆(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),明镜湖,玄月山,范公阁,潜龙宫,清心楼,明礼院。西线:开封府尹题名记备,府司西狱,英武楼,校场,五岳真行图,天庆观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。
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,大体分九个展区:以仪门、鸣冤鼓、戒石、大堂等为主题的府衙文化区。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题的包拯传说文化区。以太极八卦台、三清殿为主题的道教文化区。以典狱房、牢狱为主题的刑狱文化区。以桂籍堂、拱奎楼为主题的教育科举文化区。以英武楼、校场为主题的游艺文化区。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题的府尹人文文化区。以宋太宗、宋真宗为主题的潜龙宫帝王文化区。以范公阁、曲桥、明镜湖、弦月山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区。
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,就是“戒石铭”。其南面镌刻“公生明”,提醒官员只有公正,一心为公,才能明察秋毫,才能清正廉明;其北面的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;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”,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绕过戒石铭,便是开封府的正厅,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,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,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。大堂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,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“龙头”“虎头”“狗头”三口铜铡,令人望而生畏。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,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。
随后来到的院落是潜龙宫。据记载它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。而后的大殿是潜龙殿,殿内是三位皇帝的雕塑,他们在没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,所以有人说开封府藏龙卧虎之地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