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0章 老陈二三事

当时国家的经济真的挺落后的,主要就是靠农业撑着,工业产品几乎拿不出手。

为了还债,只能用农产品来顶数,这实在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。

苏联能答应咱们这种还债法子,说白了,还是因为他们那地方太冷,冻土到处都是,地盘倒是不小,就这样的地,根本种不了啥庄稼,在农作物种植上一点优势都没有。

肯定不是说啥都要,咱们国家给苏联的鸡肉、猪肉、鸡蛋、苹果这些农产品。而且,苏联并不是全盘接受我们送去的农产品,他们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,不少农产品因此被拒之门外,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要。

用这种方式还债,简直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,会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于是全国上下都使出了老劲儿,一门心思扑在农业生产上。

河南省是个典型的例子,它在粮食和养猪这块很出名。在困难的三年里,郑州的肉类联合加工厂,每天都会杀掉大约五千头猪。这些猪可不是为了在市场上卖,而是用来帮国家还债的。

还有就是矿石!而且就要稀有矿石,新疆的可可托海矿区,是上面决定用来还债的一个主要地方,帮国家还清了苏联一大笔债,占了总债务的35%。

从1960年10月开始,教员带头不吃肉,以示勒紧裤带还债的决心。从1960年至1964年的5年里,我国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每年都坚持主动向苏联偿还债务,每年的还债额分别为3.63亿、5.19亿、8.54亿、9.61亿、12.16亿元人民币,到1965年,我国终于提前还清了对苏联的欠款。

1965年年底,外交部长陈*在接见日本记者采访时,骄傲地宣称:“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!”

轧钢厂因为苏联专家的撤离,也是慌了一阵,陈副厂长借此机会正式成了陈厂长。

现在陈厂长是生产、技术、质量一把抓,可以说只要能和生产挂上一点边的那都得插一杠子,一时风头无两,气焰熏天。

就这么说吧,老杨在招待所有客人,要是赶上陈厂长也有招待,那他都得过去敬杯酒主动打个招呼。

现在老杨天天就窝在办公室里,厂里所有生产任务相关的东西一概不管,彻底放权,就是陈厂长的一些人事任命,老杨看一遍直接签字,完事还得客气的给陈厂长送出门。

之前被压的只能窝在工程部搞搞技术,老陈最大的短板随着时间慢慢暴露出来了,没有自己的班底!

那些工程师下放到车间当个科长?或者当个处长?那厂里的技术部门就等于解散。

对于老杨的一些铁杆必须清洗,老陈再傻这点也是明白的,一些老牌领导不好动,盘根错节的,贸然动了弄不好还会影响生产。

琢磨了一阵,手底下的大聪明就支招,然后老陈就盯上熊光明了。。。。

一个靠着老丈人起来的,有个屁的本事,而且桑老蔫也快退休了。

净整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,不得不说有点用,但不多。

就跟谁不会似的,现在也差不多了,别的也没见他有啥幺蛾子的。

老陈一看可不吗,这小子职位够高,动了他不会影响到车间,就打算动一动熊光明。

拿处级干部立威可没那么容易,而且熊光明这摊也没绩效考核,没有把柄可抓,人浮于事?有点牵强。

合计来合计去,老陈也没具体的好办法,请求支援吧!就把情况跟自己上面的人聊了聊。

领导啊~~工作不好展开,下面人听调不听宣的,还阳奉阴违,我这来的年头太短,厂里山头主义太重,我打算找个人立立威。

领导一听,这点事还至于找到我这?你去办就得了呗。

嗯,一个处长,会不会动静太大了点?

嗨,你办几个科长有个屁用,处长我看就挺好,你们厂谁呀?

一个小年轻,靠着老丈人关系起来的,他老丈人眼瞅着明年也退休了。

嗯?领导一听不对劲了,年纪轻轻就是处长~~~这你都敢办?!他老丈人~~是哪的?

也是厂里的,不知道怎么抱上之前聂书记大腿了,后来又贴住了老杨,这才混了个副厂长。

领导一听就不对劲,你们厂处级领导都能干副厂长了,他老丈人救过老杨的命?这人谁呀。

熊光明,今年刚24。

领导觉得这名好像在哪听过呢,一时半会想不起来,拿起电话一通摇,连着打了两电话,然后回来等信,一杯茶还没喝完呢,电话就来了。

撂下电话黑着脸跟老陈说,不行我给你调别的厂当厂长吧,这种大厂不太适合你。

老陈当时就茄子了,什么情况啊这是?!

你他妈办谁都行,结果挑来挑去,你挑了个底子最硬的!你知道刚才哪给我打的电话吗?中央调查部!问我打听熊光明干嘛!也就我级别够了,否则就是抓走调查了!

现在我就得和领导去解释,知道什么意思了吗?管住你的嘴!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四合院:只想平淡过一生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