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0章 美味撑到喉咙顶

且考古已经证明,古人历来是崇尚吃羊肉的。

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“美”字时:“美,甘也,从羊从大。”

即以大羊为美,肥羊为美,羊肉之味是古汉字“美”字的起源,由此而引伸到其他方面。

南宋李焘在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中说:“饮食不贵异品,御厨只用羊肉,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。”

意思是规定宫内御厨给皇帝及后妃们做菜,只用羊肉,并且皇帝对臣下的恩赏,也常有用羊肉的。

但对低级官员及老百姓来说,羊肉价格还是相对高的。

南宋时为官的诗人高公泗在《吴中羊肉价高有感》一诗中感叹:“平江九百一斤羊,俸薄如何敢买尝,只把鱼虾充两膳(当时实行两餐制),肚皮今作小池塘”。

因此,南宋时还从草场多的北方金国“进口”肥羊。

读书人更是将能吃上羊肉作为幸事,故诗人陆斿在《老学庵笔记》中说:“苏文熟,吃羊肉;苏文生,吃菜羮。”

熟读苏东坡文章能做官,吃到羊肉,反之只能吃菜羮(汤)。

由于以上原因,南宋时期吃羊下水(内脏及羊血〉都很普遍,集市上常可见到商贩出售羊肚、羊腰、羊血、羊肺,很少有人会买一整只羊去吃。

无论皇宫与平民百姓,都不忌吃相对便宜的羊下水、羊下脚,并习以为常。

北宋学者袁褧、袁颐父子南下杭州时写的《枫窗小牍》一书中,有血肚羹(血肚汤)。

南宋《都城记胜》一书记载中,有肠血粉羹(肠血粉汤)。

南宋《武林旧事》一书记载中,有羊血……可见用羊血做菜,在当时也极普遍。

翻开多次提及的南宋《梦粱录》一书,记载的南宋菜中,有一大批羊下水及家禽内脏做的菜肴。

如焙腰子、肫掌粉、衬肠血筒燥子(肉末与血混合塞进肠子里做菜)、糟鹅事件(“事件”也写成“时件”)、熬肝事件(肝与家禽内脏一起煎熬做菜)、煎肝、煎衬肝肠、煎白肠等等。

《梦粱录》书中还说:“御街铺店,闻钟(四更)而起,卖早市点心,如煎白肠、羊鹅事件、糕、粥、血脏羹、羊血、粉羹之类”。

以上诸多书记记载,都可见连早市都卖血脏羮、羊血。

由此可见,赵构在开封时就已经吃过当地名小吃血肚羮、血粉羮一类羊血制作的市井小吃,而且这家专业店还随着赵构南迁到了杭州“湖上”了。

可见两宋时期羊血是官民皆常吃的,拿羊血与羊肚做小吃就叫“血肚羮”;拿羊血与羊内脏做小吃就叫血脏羹”;

拿羊血与粉丝(米线)做小吃就叫“血粉羮”。

而苏秦要做的,就是用羊血复刻这道宋代名菜。

羊血的鲜嫩溜滑鲜美醇香,粉丝的细滑与韧劲,在这道菜中相得益彰,完美呈现。

廖艺秋忍不住赞叹道:“我一直觉得羊肉很膻,羊血的味道更重,但没想到这道菜一点腥膻味都没有,苏秦你的厨艺真的是能化腐朽为神奇啊!”

赵美心也赞叹道:“说实话我一直很抗拒吃羊肉,不论什么羊都不吃,但是不可否认我也被这道菜震惊了,要是不提前说,我真没吃出来这是羊血做的,真的太太太太太好吃了。”

王撕葱三男人:“……”

一切尽在不言中,总之苏秦牛逼。

苏秦一次接一次的超常发挥以及对原材料的特殊理解,终究是为这京圈五大恶人提供了一场超乎想象的味觉盛宴。

天上飞的,地上跑的,水里游的,山上长的,真的给他们吃了个遍。

他们也如愿以偿的一个个吃的肚子溜圆,食物都撑到嗓子眼了还要硬塞。

在上完最后一道菜之后,他们终于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,全部以葛优躺的姿势瘫痪在椅子上。

许忠平这个最爱吃的人,在被这些美食充分满足之后发出了长长的感叹。

“呼,吃的太爽了,这绝对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好的一顿。”

“吃完这一餐之后,我再也看不上那些酒店、餐厅、私厨说的任何失传菜谱了,这他妈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。以后我只相信你苏秦手里出品的才是真正的失传名菜,别人吹破天,我也不会信他半个字。”

相比于他的不修边幅的样子,就连廖艺秋这个非常讲究端庄的美女。

此时都不顾形象地斜坐在椅子上,用手轻轻揉着圆鼓鼓的小腹,完全没有了豪门大小姐的形象。

刚刚那些美食在她的口腔里留下的回忆,仍旧让她意犹未尽地细细品味。

“嗝,嗝,嗝嗝……”他接连不停的打着饱嗝,把最后一点淑女形象破坏殆尽。

“哎呀,撑死我了,但是就算撑死我,我也愿意死在这餐桌上。”

“苏秦啊苏秦,你把菜做的这么好吃,我们以后还如何吃得下那些垃圾一样的食物,我以后该怎么办啊???”

感叹归感叹,但是指望苏秦每天都给他们做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娱乐:让你救场,你一人分饰七角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