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5章 薄薄的雪

月光不知何时爬上了窗台,像个蹑手蹑脚的故人,带着夜的清辉,悄悄驻足。药庐的窗棂是林小婉的祖父亲手雕的,那年她才八岁,蹲在一旁看着祖父握着刻刀,在木头上细细勾勒桔梗花的模样。祖父说桔梗花能入药,也能代表思念,刻在窗上,既能护着药庐里的草药,也能让出门在外的人记着回家的路。如今祖父已不在,可这窗棂上的桔梗花依旧鲜活,花瓣的纹路清晰得能看清每一道细微的刻痕,仿佛下一秒就要迎着月光绽放。

月光穿过花纹,在地面上织出一片斑驳的银网,像是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细碎的银纱。这银纱轻轻晃着,随着窗外偶尔掠过的晚风微微起伏,把药庐里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。地面是祖父当年用青石板铺的,有些地方已经磨得光滑,缝隙里还留着经年累月落下的草药碎末 —— 有去年晒干的薄荷屑,泛着淡淡的绿;还有前年的陈皮渣,带着点琥珀色的光泽。银网漫过这些细碎的痕迹时,竟像是在温柔地抚摸着过往的时光,让那些藏在石缝里的记忆,都跟着泛起了微光。

银网缓缓漫过案台,案台是老松木做的,边缘已经被磨得圆润,带着岁月留下的温润触感。案台上还放着白天用过的陶壶,壶身上印着简单的兰草纹,是邻村的陶匠王大叔特意给林小婉烧的。早上她还用这陶壶煮过甘草水,此刻壶口还残留着淡淡的甘草香,混着药庐里常年不散的草药气息,在月光下晕开一片暖融融的味道。陶壶旁边是草药篮,竹编的篮身已经有些泛白,提手处被林小婉的手磨得发亮。白天里,这篮子装满了刚从后山采来的金银花、蒲公英,沾着露水,透着生机,现在空了的篮子静静卧在案台上,像是累了一天,正借着月光歇脚。

案台上的每一件东西,都裹着月光织成的轻纱,显得格外静谧。林小婉白天研药时留下的药粉痕迹,在月光下变成了浅浅的白,像是撒在案台上的细雪;她用来挑拣草药的银簪子,此刻斜斜靠在瓷碗边,簪头的小银花反射着月光,一闪一闪的,像是在眨眼睛。就连案台角落里那盏旧油灯,灯芯上还留着白天燃烧过的黑色痕迹,在月光下也像是有了温度,仿佛下一秒就能被点亮,照亮案台上的每一处细节。

最后,月光落在了案台角落的三个粗陶罐上。这三个陶罐是林小婉去年从镇上的杂货铺买来的,罐身没有任何花纹,就是最简单的土黄色,可在她眼里,这三个陶罐比任何精致的瓷器都要珍贵。白天的时候,药庐里总是很热闹,村里的张婶会来讨治咳嗽的枇杷膏,隔壁的小石头会抱着受伤的小兔子来要止血的草药,就连镇上的教书先生,也会来买些安神的合欢花。每当有人来,这三个陶罐就成了最热闹的 “主角”—— 张婶会盯着写着 “当归” 的陶罐问:“林小婉,你这当归是不是后山采的?比镇上药铺的还香呢!” 小石头会凑到 “雪水” 罐前,好奇地问:“姐姐,罐子里的雪水是冬天存的吗?是不是像冰糖一样甜呀?” 教书先生则会对着 “龙涎草” 罐感叹:“这龙涎草难得一见,你竟能采到,真是厉害!” 那时的陶罐,承载着众人的欢笑,也装着林小婉对大家的心意。

此刻,三个陶罐静静地立在那里,像三个沉默的守护者。它们没有白天的热闹,却多了几分沉静的温柔,罐身上的月光像是一层薄纱,轻轻裹着它们,让土黄色的罐身也泛起了柔和的光泽。林小婉白天用红笔写下的 “雪水”“当归”“龙涎草”,在月光下格外清晰。那红笔是她生日时,教书先生送的,笔杆是细竹做的,握着很舒服。白天写这些字的时候,她还特意放慢了速度,想把字写得好看些,可忙到后来,手都有些酸了,字迹也渐渐变得潦草。现在,红色的字迹褪去了白日的鲜亮,多了几分温润,像是被月光浸软了,变得格外亲切。

尤其是 “龙涎草” 的 “涎” 字,那个曾经被遗忘、后来补画得歪歪扭扭的点,在月光下竟也显得格外可爱。白天写这个字的时候,林小婉一时走神,忘了写 “涎” 字右边的点,还是小石头指着罐子喊:“姐姐,你少写了一个点!” 她才慌忙拿起笔补画,可越急手越抖,那个点画得又大又歪,像是个圆滚滚的小果子。当时她还懊恼地拍了拍额头,觉得自己太粗心了,可此刻再看,那个歪歪扭扭的点,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光,像是藏着孩子气的小秘密,又像是在对着她眨眼睛,为朴素的陶罐添了几分灵动。

林小婉其实记得很清楚,采那罐龙涎草时的情景。那天清晨,她天不亮就背着篮子上了山,龙涎草长在悬崖边的石缝里,她趴在崖边,小心翼翼地伸手去采,手指被石缝里的荆棘划了道小口子,渗出血来,可当她把带着露珠的龙涎草放进篮子里时,心里满是欢喜。她知道村里的李爷爷需要龙涎草入药,李爷爷的腿不好,每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,而龙涎草能缓解他的疼痛。所以她把采来的龙涎草仔细晾干,装进陶罐里,还特意写上名字,生怕自己忘了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医女的大唐恋歌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