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率,此战因汉军卑鄙偷袭,我军没有防备,大田港船坞及水寨一众设施尽毁,三千水军只逃出200余人,其他人尽数被杀被俘,水军大将山崎川身死,300余大小战舰仅剩走舸小舟十三条…”
听完手下的汇报,宇都宫治的胖脸,已经气的铁青,座位下,一众邪马台国高层全都低头无语,显然不敢触怒此刻的宇都宫治。
“八嘎!山崎川这个废物!三千大军,一战尽没!三百战舰,一火毁之!实乃吾大邪马台国千古罪人也!”
由不得宇都宫治不气,大田港水师一去,整个邪马台国九州部众,便无水军可用,不说狗奴国闻此噩耗,会不会蠢蠢欲动,便是原本打算今日便出发北上的二万五千倭人大军,失去海运便捷,仅从陆路出发,蜿蜒曲折四五百里山路,恐怕要走上十余天方至,这等于是断了一条腿。
更重要的是,没有了水军,邪马台国已经彻底失去战略主动权,扶桑之地多临海,便如大田,失了水军防御,不留下足够兵力,恐怕汉军随时会跨海而来。
更不是山崎川已经死了,宇都宫治真恨不得把他当众活剐!
“大率不必动怒,”小犬太郎硬着头皮上前劝戒:“此战我军不过是因一时大意,才被汉军偷袭。
此后,只要我等小心翼翼,广派耳目,定不会让汉军再次得逞。”
“说的倒好听,可吾军眼下失了水军,该如何是好?门司港还要不要收复?狗奴国要是乘船北上,吾该拿什么抵挡?”宇都宫治冷冷的问道。
“大率不必心忧,狗奴国水军不过千余,战船百余,便是举全国之力跨海而来,也不过聚兵四五千。”
小犬太郎为宇都宫治分析军情:“这点人马骚扰劫掠尚可,想破吾等大田坚城,绝无可能,因此,这一路,我等还是依此前计策,令一大将领兵五千南下,汇合乌奴、奴国两国数千精壮,拥兵过万,足以拒之。”
“至于门司港,当然要夺回,吾等留守五千精兵严守大田,派出二万大军北上,十余天后,可汇合伊都数千精壮,会攻门司港。
同时,女王殿下所派援军,吾估计也应快至了,有其水陆兵马相助,我等定能大破汉军,重夺门司港!”
“其后,汇合各部大军,沿海水陆并进,当可一战攻灭汉军,振我大邪马台国威!”
小犬太郎的话音刚落,宇都宫治便一阵点头:“哟西,小犬君果有大才,便依汝之策,北上南下。”
顿了顿,他又道:“大田乃心腹之地,不得有失,五千人不甚妥当,当留兵八千以备汉军、狗奴国偷袭,其他一万七千大军,便交由小犬君统领北上。”
“嗨!本将定为大率讨取门司港!为我大邪马台国扬威!”
当天正午,不等清理完大田港废墟,小犬太郎便领一万七千倭人精壮北上,剑指门司港,同时又派一将,领五千人南下以御狗奴国,宇都宫治则统领八千人马留守大田腹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鬼奴国国境,并不知道管蛟千里奔袭大田,已经歼灭邪马台国九夷水军主力,袁洋照例留下心腹将校统领500汉军留守木城,他则率领3400汉军主力,并2100倭兵,共计5500人大军,同时驱二千倭人老弱为民夫,为其押运粮草辎重,一路浩浩荡荡直逼鬼奴国国都。
鬼奴国地处九夷城西南方,木城东北方,也就是后世福冈南部,熊本北部一带,其国都距离木城仅有百二十里,袁洋统领大军日行四十余里,于第三日傍晚时分抵达此处,却发现此地早已成了一座空村。
“报!鬼奴国全国上下八千余口,已于三日前举国向东而逃,斥候抓捕敌军探子,得知鬼奴已与投马国汇合,两国聚精壮七千余,欲图以九夷山脉为凭,阻挡吾军!”
袁洋半日攻破木城,杀屠不弥全国贵族,吓破了鬼奴、投马两国的胆,于是在得知汉军东进的消息,两国商量之后,干脆决定放弃无险可守的鬼奴国,两军联合向东退却至投马国重要山隘,投马关,也就是西起熊本,南至鹿儿岛,东至宫崎、大分,横穿九州的九州山脉。
投马关是由西入东的必经要道,投马国于此依照山势,建造了一座木制城关,扼制住了由鬼奴直通投马国都的交通要道。
此关过后数十里,便是无险可守的投马国,在一路往东百余里,便能直抵邪马台国腹心之地大田。
“这鬼奴、投马两国倭人头领,倒也聪明,懂得取舍。”得知这个消息,袁洋不禁有些头疼。
原本想着能各个击破,减轻伤亡,现在看来却是只能以煌煌正道碾压过去了。
“主公,鬼奴、投马虽聚众七千,又有险关为凭,然吾汉军拥兵数千,战力强悍,又有霹雳车这等攻城利器,何惧之有!”袁盛站起身来,大声向袁洋请令:“请主公以吾为先锋,驱倭兵为先登,五日之内,某必破此关!”
袁安同样请命:“主公,吾也愿为先锋,四日之内,必破投马!”
“某仅需三日!”
“两日!”
“一日!”
“……”
有些无奈的看着自动卷起来的袁氏双璧,袁洋冷声打断道:“吾等从木城而来,只携带了十日粮草,如今已消耗三日,此地已被搬空,无粮可征,鬼奴至投马关,七八十里远,便是不在此修整,立刻出发,也需至少两日才能抵达。
如此,吾军便只剩下五日之粮。
粮草于三军之重,汝二人应当比吾更晓厉害,常言未虑胜先虑败,若吾军久顿城下,戓万一投马关倭人最后关头玉石俱焚,吾等岂不是无粮可食,三军不战自溃?”
这就是路上行军的麻烦了,没有补给点,从百里之外远粮,不仅消耗巨大,而且十分困难。
汉军如今陷入两难之境,选择派兵回九夷、木城运粮,必定迁延东进时日,选择直接出击,万一断粮,便是自寻死路。
袁洋回想起自己仅带十日之粮便大举出征,不由有些羞愧于自己的自大与轻敌。
喜欢家父袁谭,东渡扶桑请大家收藏:(064806)家父袁谭,东渡扶桑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