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7章 海岛验药,证药守蓝魂

黄三炮的科考船穿过南太平洋的珊瑚礁群时,海水的颜色突然从湛蓝变成了浑浊的灰褐色 —— 那是远处货轮泄漏的油污。孙子趴在船舷边,摄像机镜头里的景象让人心头一紧:某座小岛的海岸线比地图上标注的后退了半米,原本生长着 “海芙蓉”(治疗风湿的海洋草药)的潮间带,如今只剩被海水浸泡的烂泥;几个穿着草裙的原住民正跪在礁石上,小心翼翼地捡拾着被油污包裹的 “海藻药团”,却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—— 这些原本能消炎的海藻,现在一捏全是黏腻的油污。

“海水每年都在往上漫。” 前来接应的拉罗部落族长塔娜,手里捧着一个用椰壳制成的 “药篮”,里面装着几株枯萎的海芙蓉,“我们世代用海芙蓉治风湿、用红藻止血,可现在,潮间带的草药要么被淹,要么被污染,连长老都找不到能入药的新鲜草药了。” 她指着远处的 “药草礁”,曾经长满各种海洋草药的礁石群,如今一半都被海水淹没,露出水面的部分还覆盖着一层白色的污染物,“上周有孩子误食了被污染的海藻,上吐下泻,我们连对症的草药都找不到。”

本源珠悬在塔娜的药篮上方,光芒中浮现出更揪心的画面:部落的 “海洋药草屋”(建在海边的高架木屋)因海平面上升,底部的木桩已被海水浸泡得发黑,屋内存放的海藻干、海芙蓉粉全吸潮发霉;几位老原住民坐在礁石上,用树枝在沙滩上画着早已消失的草药生长区域,嘴里念叨着 “以前这里有大片红藻,现在全没了”;更可怕的是,某片珊瑚礁旁,外来物种 “紫茎泽兰” 随着洋流入侵,覆盖了本土海藻的生长区域,让原本就稀少的海洋草药雪上加霜。

团队刚在部落搭建好临时工作站,第一个难题就来了:海岛的高湿度和盐雾让设备严重受损。笔记本电脑的外壳不到三天就开始生锈,键盘里进了盐粒,按键频频失灵;用来扫描海洋草药的设备,镜头被盐雾腐蚀,扫描出的海芙蓉叶片全是模糊的光斑;最棘手的是数据存储 ——U 盘和硬盘在高湿度环境下频繁损坏,刚采集的红藻样本数据,没等传输就丢失了大半。塔娜看着故障的设备,无奈地说:“我们这里的海风和海水都‘咬’东西,连木头房子都要每年刷一次椰子油防腐,你们的机器怕是扛不住。”

跨国技术会议上,中国网络安全专家老陈的脸在屏幕上满是焦虑,“盐雾对电子设备的腐蚀速度太快,我们的‘数据守护阵’连基础的设备防护都做不到,更别说数字化保护了!” 越南的阿阮举着生锈的数据线,“接口处全被盐腐蚀了,现在连设备都连不上,怎么扫描草药?” 伊朗的法拉赫博士看着实时传回的海洋污染数据,“油污和外来物种的双重破坏,让海洋草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,要是两周内完不成保护,很多草药可能就永远消失了!”

黄三炮蹲在海边的礁石上,看着塔娜用椰子油擦拭木桩,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:部落的 “海洋药草屋” 底部,缠着一层厚厚的红树林树皮,树皮上还涂着一层发亮的物质。“这是用红树林树脂和椰子油混合制成的‘防腐层’,” 塔娜解释道,“能防止海水和海风腐蚀木桩,我们的祖辈就是用这个法子,让药草屋撑了几十年。” 黄三炮又发现,原住民储存海洋草药时,会将海藻干、海芙蓉粉放进掏空的椰子壳,再用蜡密封,然后挂在通风的屋檐下,既能防潮又能防盐雾。“老祖宗说‘靠海吃海,也要靠海护海’,” 黄三炮突然有了主意,“我们的设备和草药保护,也该学原住民的‘海洋智慧’!”

团队立刻开启 “海岛适配” 计划。塔娜带领族人用红树林树皮和椰子油,为设备制作 “防腐保护套”,在笔记本电脑和扫描仪的外壳上涂满 “防腐层”,还在设备旁放置装满干燥椰子壳的箱子,吸收空气中的湿气;年轻原住民阿瓦教大家用传统方法储存草药样本 —— 将新鲜的海芙蓉和红藻用海水清洗干净(去除表面盐分和污染物),然后放在竹筛上,用海风自然晾晒,晒干后装进密封的椰子壳,再放入特制的 “防潮屋”(用火山岩搭建的干燥房间)。

在海洋草药保护方面,黄三炮发现拉罗部落的 “潮间带药草地图” 藏着大智慧 —— 原住民会根据潮汐规律,在不同的潮位线标记 “可采草药区” 和 “禁采区”,涨潮时不采集靠近深海的草药,避免破坏根系,退潮时只采集成熟的草药,留下幼苗让其生长。结合药道 “水性调和” 理念,团队帮部落制定了 “海洋药草共生防护计划”:在被污染的海域,种植能吸收油污的 “去污海藻”,净化海水;在潮间带种植红树林,利用红树林的根系固定海岸,防止海水进一步侵蚀,同时为海芙蓉、红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;针对外来物种 “紫茎泽兰”,引入其天敌 —— 本土的 “食藻虫”,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清除入侵物种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