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三炮顺着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药道惠民站走时,验药箱里的《药道惠民要略》正随着步伐轻晃。封面是用再生纸装订的,上面用红漆写着 “药济苍生” 四字,内页记录着普惠药道的实践:民国时 “施药局” 的平价药材清单、建国后 “赤脚医生” 的巡回义诊路线、现代社区药箱的管理制度…… 每条实践旁都标注着 “服务人群”“药材成本”“健康成效”,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“惠民守则”,上面用毛笔写着 “药价宜平,知识宜普,服务宜周,使寻常百姓知药、识药、用得起药,不乘危以谋利,不欺老以妄言”,字迹是历代惠民医师联名书写的,带着烟火的温暖感,此刻在惠民站的艾草香里泛着亲切的光。
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,本源珠正与一个 “便民药箱” 共鸣,箱身上印着 “小病不出村,大病早知道”,锁扣处的磨损记录着无数次开合的痕迹,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,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暖黄色的雾,混着远处传来的 “免费领鸡蛋” 吆喝声 —— 那是养生骗局的诱饵。两人刚推开刻着 “健康到家” 的木门,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发紧:原本摆着平价药材柜、健康宣传栏的惠民站,如今被隔成 “健康讲座室”,穿白大褂的 “讲师” 正给老人洗脑 “某保健品能治百病”,而角落里的 “便民咨询台”(老药师免费答疑的地方)被改成了 “产品展示柜”,柜上的 “常见病食疗方”(“绿豆汤解暑,生姜治风寒”)被换成了 “保健品功效表”,台后的 “药材价格公示板”(标注 “甘草 5 元 / 斤,金银花 10 元 / 斤”)贴着 “买一万送五千” 的促销海报,地上散落着被丢弃的 “免费体检单”,上面的 “三高” 数据全是伪造的,只为推销 “降压神药”。
“爷爷你看,他们把给老百姓送健康的地方变成骗老人钱的窝点了!” 小家伙指着最刺眼的 “亲情营销区”,“讲师” 握着老人的手喊 “干爹干妈”,诱导他们刷养老金买 “疗程药”,一个戴老花镜的奶奶颤巍巍地问:“这药真能让我走路不喘?” 对方立刻拍胸脯:“保证见效,无效我给您当牛做马 —— 前提是买够十疗程!” 惠民站中央的 “健康书屋”(摆放《家庭用药指南》《老年保健常识》的书架)被改成了 “客户签约处”,桌上的 “防骗手册”(记着 “不买高价药,不信包治好”)被 “产品订购合同” 覆盖,旁边的 “免费测血压点” 摆着改装过的仪器,量谁都是 “血压偏高,需要调理”,墙角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 “某老人吃了产品扔掉拐杖” 的虚假广告,画面里的 “受益者” 其实是演员。更刺眼的是墙上的标语:“买保健品就是买长寿,不买就是对自己不孝 —— 便宜没好药,好药不便宜,花钱买健康才最值”。
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 “平价药柜” 前,伸手抚摸柜里的隔板 —— 每格都贴着 “药名、功效、单价”,柜侧木牌写着 “1998 年,陈药师在此卖药,坚持‘进价加两毛’,三十年来不涨价”,字迹被手摩挲得发亮。他从验药箱取出些惠民信物:一本 1985 年的售药账本(记着 “王奶奶买甘草,应收 3 毛,实收 2 毛,因家境困难”)、一套便民工具(铜制药秤、分装纸袋、健康科普漫画)、一沓 “健康讲座记录”(记着 “2010 年讲‘高血压用药误区’,听众 500 人”),往药柜上一摆:“这叫‘惠民本心’,” 他拿起药秤称出一两金银花,“老祖宗办惠民站,讲究的是‘让药道走进寻常百姓家,小病小痛不用慌’,哪能靠哄骗老人赚钱?” 说话间他已指着账本上的批注:“你看这记录,连几分钱都让利,那些骗 thousands 上万的哪懂这体恤?”
惠民站站长民伯戴着金戒指走来,手里拿着份 “客户消费榜”,某老人单月消费达十五万。他踢了踢旁边的健康科普漫画:“黄师傅别抱着堆废纸装好人了,现在谁还信‘便宜药能治病’?我这情感营销,能让惠民站‘业绩长虹’,你看这月流水,够你进十年平价药,这才懂惠民!”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 “客户复购率”,“看见没?80% 的老人会继续买,够你开十场免费讲座,这才叫会服务!”
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,往 “高价保健品” 前一放。老鳖对着包装喷出股清水,“国药准字” 的标识立刻脱落,露出下面的 “食健字” 备案,说明书上的 “治疗糖尿病” 被水浸湿后显出 “不能替代药物” 的小字,“这是食品冒充药品!”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,镜头里拍到 “讲师” 培训笔记:“要夸老人气色好,再暗示有隐患,最后推产品”,“爷爷说真惠民得卖平价药、讲实在话,像这样 ——” 他拿起黄三炮的健康科普漫画,展示着 “‘感冒分寒热,用药大不同’的通俗讲解”,引来几个老人的点头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