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总坛走时,验药箱里的《药道本源要论》正随着步伐轻晃。封面是用千年桦树皮压制而成,边角镶嵌着北斗七星状的青铜扣,内页用朱砂与墨笔交替书写着药道核心要义:“药者,疗人疾苦也”“道者,天地人相合也”“医者,仁心仁术也”…… 每句要义旁都标注着 “历代阐释”“实践案例”“精神内核”,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“归一金鼎”,鼎身刻着 “大道归一” 四字,鼎足因常年供奉已沁入药香,此刻在总坛的檀香里泛着厚重的光。
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,本源珠正与一块刻着 “药道同源” 的先秦玉璋共鸣,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,甲上的水脉纹漫出乳白色的雾,混着远处传来的导游讲解声 —— 那是博物馆的介绍声。两人刚推开刻着 “药道祖庭” 的青铜巨门,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神俱震:原本供奉药道先贤、传承核心精神的圣殿,如今被拉上隔离绳,分成 “文物展区”“拍照区”“文创区”,游客举着自拍杆在华佗雕像前摆姿势,有人摸了摸孙思邈的石刻手像就转身去买 “药神盲盒”,而正中央的 “传习大殿”(历代药道传人交流悟道的场所)被改成了 “3D 影院”,循环播放着特效制作的 “药神大战瘟疫” 动画,旁边的 “总坛训言” 玉碑(刻着 “药道以仁为根,以术为用,以承为脉”)被围上 “请勿触摸” 的栏杆,碑前的蒲团被换成扫码付费的按摩椅,椅垫上还沾着薯片碎屑。
“爷爷你看,他们把药道的根变成拍照背景了!” 小家伙指着最显眼的 “互动体验区”,游客戴着 VR 眼镜 “体验” 虚拟诊脉,机器随便报个 “气血两虚” 就弹出购买 “补虚套餐” 的窗口,一个穿汉服的姑娘对着《本草纲目》的仿制品直播:“家人们看这古老的药书,里面的字都认不全,还是现代保健品方便!” 总坛东侧的 “历代传人墙”(悬挂各代药道传人的画像与事迹)被改成了 “网红打卡墙”,画像被换成流量明星的 “药神 cos 照”,墙下的 “传承誓言碑”(新传人宣誓的石碑)被刻上 “到此一游” 的涂鸦,碑缝里卡着几张被丢弃的门票。更刺眼的是电子屏上的游览须知:“观赏为主,请勿深究 —— 拍照打卡满 9 张可换文创盲盒,了解药道精神请购买付费课程”。
黄三炮走到被冷落的神农尝百草雕像前,伸手拂去雕像底座的灰尘 —— 青石雕琢的神农手持药草,表情坚毅,底座刻着 “一日而遇七十毒,终得百草疗疾方”,旁边的说明牌被改成了 “神农:上古网红,冒险博主,尝百草只为流量”。他从验药箱取出些承载药道精神的物件:一个老药工临终前捐的铜药铃(铃身刻着 “救死扶伤”)、一本记着 “深夜救诊” 故事的出诊日记(里面夹着患者送的干艾草)、一块新传人宣誓时用的拜师帖(红纸上的墨迹还带着温度),在雕像前摆成小小的祭坛:“这叫‘精神传承’,” 他摇响铜药铃,清脆的声音穿透喧嚣,“神农尝百草不是为了当网红,是为了找到治病的药,哪能靠虚拟体验亵渎?” 说话间他已翻开出诊日记:“你看这记录‘光绪二十三年冬夜,冒雪去十里外诊病,分文未取’,老祖宗的仁心才是药道的根,那些只图热闹的哪懂这分量?”
总坛负责人坛伯穿着绣着 “药道总坛” 的唐装走来,手里拿着本 “文创产品销售报表”,上面的 “药神盲盒” 销量占比 60%。他踢了踢旁边的青铜药炉(明代传下来的炼丹炉,实则用于炮制丹药):“黄师傅别抱着老古董讲大道理了,现在谁还信这些精神啊?我这博物馆让总坛火出圈,一天的收入够你收十年药材!”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 “文旅评分”,“看见没?游客满意度 98%,全靠这些拍照点和文创,够你修十座誓言碑!”
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,往 “VR 诊脉仪” 前一放。老鳖似乎嫌机器的电子味刺鼻,猛地对着仪器喷出股清水,屏幕立刻黑屏,露出里面简陋的电路板,旁边的 “虚拟药书” 投影也被冲散,显露出后台的广告代码,“这是骗人的!”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,镜头里拍到工作人员偷偷调整 VR 设备的诊断结果,“爷爷说真药道得亲自践行,像这样 ——” 他拿起黄三炮的出诊日记,展示着 “冒雪救诊” 的记录,引来几个白发老者的共鸣。
新出现的老传人宗伯背着个藤编行囊走来,行囊里装着总坛的信物:师父传给他的 “传承令牌”(象牙雕刻,刻着传承谱系)、各代传人合编的《药道心法》(书页边缘写满批注)、自己整理的 “总坛大事纪”(记录着 “某年救饥荒瘟疫”“某年培育新药材” 等事迹),还有一本泛黄的《药道总坛史》。老人翻开史书,里面贴着 1943 年总坛传人集体为灾民义诊的照片:“这是真正的总坛精神,” 他指着照片上寒风中搭起的义诊棚,“当时的传人把药材全拿出来,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救病人,哪像现在这样只认钱?” 他从行囊底摸出块 “守道奖章”,“这是传给‘十年义诊不辍’的传人的,比任何网红头衔都金贵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