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传习堂走时,验药箱里的《药道传习录》正随着步伐轻晃。封面是用陈年宣纸托裱的蓝布封皮,边角已磨出毛边,内页用蝇头小楷写着明代药学家的授课笔记:“学医先学德,药者当怀恻隐,不可因贫富贵贱而异其心”,旁边还画着师生问答的插画 —— 老药工手持药锄,弟子躬身聆听,脚下的青石板刻着 “德先于艺” 四字。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“传薪木牌”,是用百年黄柏木削成,牌面刻着 “守道传薪”,木纹里还嵌着代代相传的药屑,此刻在传习堂的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。
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,本源珠正与半块刻着穴位图的老骨片共鸣,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,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青色的雾,混着远处传来的算盘声 —— 那是培训机构的收费处在算账。两人刚走到朱漆牌坊下,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攥紧了拳头:原本挂着 “有教无类” 匾额的传习堂,如今装着电动伸缩门,门柱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 “年费 88 万,限量招收 30 名”,而当年弟子们抄方的青石案被改成了真皮沙发,墙上的《大医精诚》石刻被覆盖上 “财富密码” 的镀金字,角落里的药圃(学生辨认药材的地方)被铺上了红地毯,踩坏的紫苏还在毯边冒着蔫气。
“爷爷你看,他们把教书的地方改成摇钱树了!” 小家伙指着招生处的价目表,“基础班 38 万,进阶班 68 万,想跟‘名师’学秘方得再加 100 万!” 传习堂中央的 “讲经台”(历代药家授课的高台)被换成了 LED 屏,正播放着 “学员致富案例”:某弟子学完 “天价药方设计”,三个月赚了千万。更刺眼的是宣传册上的话:“药道不是慈善,是高端人脉圈 —— 让你学会用药材变现,成为医疗界的精英”。
黄三炮走到被丢弃的青石案前,伸手抚过案面上的刻痕 —— 那是无数弟子练习写药方时留下的笔印,最深的 “药” 字能看清笔锋转折。他从验药箱取出卷竹纸,用狼毫笔沾着松烟墨写下 “但愿世间人无病,何愁架上药生尘”:“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药训,” 他指着纸上的字,“学药先学这句话,再学怎么认药、配药,哪能一上来就教怎么赚钱?” 说话间他已在旁边摆开三本书:《本草纲目》《千金要方》《药道伦理》,“你看这摆放顺序,伦理在前,医方在后,他们倒好,把《赚钱秘籍》放最上面。”
传习堂老板堂伯穿着鳄鱼皮皮鞋走过来,手里把玩着串沉香珠,珠串的间隙夹着张黑卡。他踢了踢旁边的药碾:“黄师傅别过时了,现在谁还啃这些老古董?我这有‘快速变现课程’,教你怎么把普通药材包装成‘神药’,怎么跟富人谈价格,比你这十年寒窗靠谱多了。” 他指了指旁边的银行 POS 机,“看见没?这月收的学费,够你印十万本《传习录》!”
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,往 LED 屏前一放。老鳖似乎嫌屏幕太亮,猛地对着播放键喷出股清水,画面瞬间切换成雪花,“致富案例” 被冲成了模糊的光斑。“大家快看!”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,“他们用假学问骗钱!爷爷说真本事得先学医德,像这样 ——” 他拿起《大医精诚》的残片,大声念着 “若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”,虽念得磕磕绊绊,却让几个观望的家长停了脚步。
新出现的老塾师道伯背着个旧书箧走来,箧里装着捆线装的医书,书脊用蓝布包着,上面写着 “免费借阅”。老人打开书箧时,一股墨香混着药香飘出来:“当年我师父教我收徒,第一桩事是带弟子去贫民窟义诊,他说‘不知患者苦,不配开药方’。” 他从书里抽出张泛黄的弟子规,上面写着 “见贫者给药,见愚者授方,不取分文”,“这规矩传了八代,哪有教弟子把药材当摇钱树的?”
堂伯被说急了,从保险柜里取出套 “秘制教材”,往展示架上一摆:“看好了!这是‘独家财富配方’,教你怎么把甘草说成‘野生仙草’,把枸杞炒成‘抗衰圣品’,里面的定价策略得过哈佛商学院认证,比你这破书强多了!” 他翻开教材,里面满是 “溢价公式”“心理定价法”,“等会儿对比下,看你老古董和我这‘精英教材’有啥不一样!”
黄三炮没接话,从《药道传习录》里翻出张 “弟子考核表”,上面用朱砂标着 “医德占六成,技艺占四成”,不合格的弟子名字旁画着哭脸。他往青石案上摆了两包药材,一包是普通当归,一包是硫磺熏过的当归:“这是入门第一课,” 他让围观的孩子辨认,“先教怎么辨真假,再教怎么定价,真药卖真价,假药坚决扔,你那教材教这个吗?” 说话间个穿校服的男孩举手:“我知道!熏过的当归颜色太红,闻着呛人!” 黄三炮赞许点头,递给他本《药材辨真》,“这才是该学的本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点击弹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