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1章 芩经酒蒸,节诚方得药性和

乱信踩着黄芩坪的青石板路往里走,七口陶制蒸药甑正腾起袅袅白雾,空气中浮动着米酒与药草交融的甘苦气息。穿靛蓝色粗布衫的黄芩岑立在第五口甑前,竹片翻动着酒润后的黄芩,每蒸一炷香便往甑底添勺糯米酒:"生黄芩苦寒伤胃,一酒浸去其燥,二蒸助其润,三酒三蒸方成 ' 酒黄芩 '—— 就像做人,偷工减酒是自欺,省蒸留寒是欺世,按节炮制才叫诚信。"

木架按蒸制等级分三档:下层 "一酒一蒸四级" 黄芩苷含量 8.2%,标 "筑基初成";中层 "二酒二蒸三级" 含量 9.5%,标 "成药渐显";上层 "三酒三蒸特级" 不仅要求含量≥10.0%,还需断面黄亮带油润。检测仪显示特级区 "10.3%",黄芩岑用竹片敲了敲甑沿:"这酒蒸的火候得像老日晷般精准,差一刻就失了药性,就像咱的信誉,来不得半点虚。"

黄芩坪的 "炮制诚信监测站" 设在百年蒸药灶旁,石壁嵌着块明代 "酒蒸碑",刻着 "黄芩三制律":"一酒一蒸为一制,酒浸一时辰,蒸足两炷香,制差一次留燥性,时短一分失甘润 —— 就像咱的艾草,每道蒸痕都记着节气的账。" 某网红举着摄像机时,黄芩岑正指着碑侧凹槽里的《酒蒸典故》:"这里记着清代叶天士的故事,他见药工省了一蒸,当即把整甑黄芩倒回酒缸重制,说 ' 蒸不足则性不全,医家当以诚心待药 '。" 泛黄纸页上的蒸药图与如今的特级黄芩别无二致,"去年有个贩子用酒精蒸黄芩,熬出的药汤喝得人腹泻,最后赔了九十斤三制黄芩才了事,跟典故里的劣工一个样。"

老药工的孙子正往木牌上写 "三酒三蒸?已历九时",牌旁画着个酒瓮:"岑爷爷说,漏记时辰是造假,换酒减料是欺天,就像《本草通玄》里说的 ' 酒蒸黄芩,必用米酒,方得清热之性 '。" 竹匾里的黄芩按炮制次数排开:一蒸的呈灰黄,二蒸的带棕晕,三蒸的如赤金。药农的女儿捏着两片药材对比:"三制黄芩断面黄亮带油润,嚼着微苦回甘;偷工的二蒸货看着发黄,芯子却发僵 —— 就像看人,内里的成色骗不了人。" 穿白大褂的药师正在检测:"三制黄芩的汉黄芩苷含量 3.8%,二蒸的才 2.5%,明代《炮炙**》早说 ' 酒蒸三次,清热不伤胃 ',这就是古法的智慧。"

突然传来争执声,戴翡翠扳指的周老板踢着麻袋:"三酒三蒸要七天,我这高压速蒸的两天就成,凭啥你的贵四倍?" 黄芩岑把竹片往甑沿一磕,酒气漫过两人之间:"2024 年你用工业酒精蒸的黄芩,检测出杂醇油超标八倍,害得张郎中的药方失效 —— 高压速蒸缺了米酒的温润,就像草木没经雨露,看着饱满实则干枯,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早说 ' 伪制黄芩,服之伤人 '。" 他掀开《炮制黑账》,民国附页记着 "民国二十年,某铺以二蒸充三蒸,被药帮吊销执照",周老板的脸瞬间红透,忙搬来检测仪:"我赔罪!测三天,差半点就砸了这蒸药锅!"

监测站中央的 "时序诚信台" 上,老药工手札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并排摆放。穿校服的女孩捧着《酒蒸日志》,正按手札里的 "滴水计时法" 记录:"今天第三蒸的黄芩酒耗率刚好 8%,爷爷说这是 ' 蒸得其时 ',就像《本草纲目》说的 ' 酒浸一炷香,蒸足两刻钟 '。" 标本瓶里的黄芩切片像串赤金坠,标签旁都引着古籍:"一制标 '《神农本草经》:黄芩主诸热黄疸 ',二制标 '《名医别录》:酒蒸可安胎气 ',三制标 '《本草经疏》:三蒸则清热不腻 '。" 价格牌上,一制 180 元 / 斤,二制 380 元 / 斤,三制 880 元 / 斤,红笔写的 "制伪欺天,十倍赔偿" 旁,贴着《古代药刑》:"唐律:以伪药害人者,徒二年;明刑:制药不如法,杖一百"。

午饭时,陶奶奶做的 "酒芩糕" 里掺了三制黄芩,软糯中透着酒香。老酒厂的掌柜拎来坛 "芩酒":"这酒用三制黄芩泡的,坛身刻着 ' 始于谷雨,成于芒种 ',跟清代《本草述》说的 ' 酒蒸黄芩需经三节气 ' 对上了。" 他给每人倒了杯,酒液呈琥珀色:"当年朱丹溪在浙江行医,就特别推崇三制黄芩,说 ' 此药清热最平和 '。" 西爷舀着糕说:"按节炮制出好药,守诚信聚好名,这才是长久之道。"

午后的 "酒蒸辨伪赛" 里,小胖把二蒸黄芩认成三蒸特级,红着脸递上自制的 "酒度计":"俺认输!您教俺辨别的诀窍吧。" 黄芩岑笑着说:"认错不丢人,2020 年我把二蒸当成三蒸,赔了八十斤黄芩才了事,跟民国《药铺志》里记的故事一样。知错就改才算守诚信。"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