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母第二天跟着陈保柱和白杜鹃一起回娘家。
晚上熄了煤油灯,躺在炕头上,陈母反复叮嘱陈父,“不管老太太怎么闹,你也不要赔偿陈保柱他二叔的医药费,他之所以被狗咬,全是他自找的。保柱和我说,如果他奶再闹下去,他就下山去大队找大队长,告他二叔耍流氓。”
陈父震惊,“我二弟对保柱耍流氓?”
陈母气的给了他一巴掌,“你给我正经点!”
陈父挨了打,不敢吭声。
陈母:“我的话你都记住了吗?”
陈父点头。
陈母又给了他一巴掌。
陈父嘶嘶的吸气:“你怎么又打我?我刚才点头应了啊。”
陈母:“我眼瞎,现在又没灯,你点头我能看见?”
陈父:“……”
陈母又打了一下。
陈父慌忙按住陈母的手,“你说的我都记住了,你可别打了,当心手疼。”
“你早答应不就好了?” 陈母嘀咕。
“是是是,我的错,我改!”
……
第二天,吃过早饭,白杜鹃和陈保柱带着陈母出发了。
白杜鹃怕安徒和古尔加留在家里没人照顾,只好把它们装在兽皮袋子里,放在雪橇上面一块带走。
两只半大的狗子早就习惯了雪橇,进了袋子也不挣扎,乖乖地在兽皮袋子里,偶尔伸出脑袋来看沿途的风景。
雪橇沿着江边走。
陈保柱为白杜鹃指路。
江面上,南北横躺着一块大石条,就像一道门坎拦在江中。
陈保柱指着大石条:“过了那个哨口,上面就是十四道沟的村子。”
(注:哨口,指的是江水因山势陡峭而变化,或是因水势凶猛而变化,在放排人的口中,称之为哨口。意为形成放排走船危险的地带。)
陈母眼睛虽然看不清楚,却对这一带熟记于心,“我记得江里有块大石条子,它还在不在了?”
“还在呢。” 陈保柱道。
陈母道:“这里叫门坎哨,每当潮水一起一落,这里就是白浪滔天,江水发出的声音就像闷雷,隆隆地响,有时还会发出怪声。雨过天晴时水面还会蒙着薄雾,把整个江面都能罩上,放排和过船到这里就是一道鬼门关,不知有多少人的性命都交代在了这里。”
白杜鹃看着江面,不由得想像着陈母刚才讲述的景象,她小声问陈保柱,“你们放排也要经过这里吗?”
陈保柱没说话,但是微微地向她点头。
陈母看不见儿子的小动作,她继续和白杜鹃说话,“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人放排,我爷爷说以前过门坎哨,水涨浪头大,水落门坎高,愁坏老和少。”
“现在它还这么危险吗?” 白杜鹃问陈母。
陈母笑了笑,“你看见江里的那块大石头条子了吗?”
“看见了。”
“那块大石头条子还有个故事呢,我也是听我爷爷说的,他说以前我们村里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,男的叫杨玉春,他是个放排的能手,他媳妇叫王桂花,家里就两口子过日子。
杨家生活过的还算可以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两口子一直没儿子。
两口子想啊盼啊,就想生个胖娃娃,可是盼了一年又一年,还是没有孩子。
有一年的秋天,杨玉春放排回来,一进家就听妻子说怀上了孩子,给他高兴坏了,心想着孩子总算是来了。
一天晚上,夫妻两刚上炕入睡,桂花迷迷糊糊看到从外面进来一条小龙。
小龙全身都是雪白雪白的,还没等王桂花看清,那条小白龙就变成了一个小小子。
王桂花猛地醒了,发现刚才自己是在做梦。
就在这天的黎明时分,她生下了一个男娃娃。
杨玉春高兴地到处报喜,给孩子取名叫杨万。
这孩子生下来就与众不同,长的快,身强力壮。
孩子七岁那年,个头长的已经快超过了他爹,他跟他爹一块下江放排去了。
他们放排来到门坎哨,木排像在水面打滑溜一样,顺顺当当就漂过去了。
杨玉春心里纳闷:以前放排,每次到这都是心惊肉跳,过的十分惊险,怎么这次带着儿子一块放排,过门坎哨这么容易?
就像驾云一样,忽悠一下子就过来了。
后来听放排的伙伴说,他们现在过门坎哨也不像以前那么危险了。
杨玉春怎么琢磨也想不通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有一天杨玉春和妻子说起这件事,王桂花突然想起她生孩子的那个晚上做的梦。
于是她把梦见小白龙的事告诉了杨玉春。
杨玉春点头,他明白了,怪不得他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呢,原来他儿子是一条白龙托生到了他妻子的肚子里。
杨玉春不知道,江中的那道大石头条子,它原是龙宫里的鳖夜叉,它在龙宫不守规矩,被龙王贬在江中为石。
老鳖坏心眼,它对龙王给它的惩罚不满,于是就在江里兴风作浪。
每当有木排和船经过,它就在水里把腰一伸,横在江水中,让经过的木排和船不得安生。
它不是撞散了木排,就是掀翻了小船,害的很多穷苦百姓丢了性命。
后来龙王知道了这件事,就让自己的三儿子小白龙来此镇守门坎哨,保住打此经过的放排人的性命。
杨万出世后,鳖夜叉知道了他的来历,对他怀恨在心,总想害死他。
龙王看出鳖夜叉的歹心,于是将它变成的长石头条沉入江底,不准它再兴风作浪。
杨玉春因为生了杨万这个孩子,日子越过越好。
可是有一年杨玉春和王桂花得了重病,两人都病的快死了。
杨玉春在临死前对杨万说:儿啊,我死之后你自己再去放排可要千万当心啊,门坎哨是要命的关,到了那个地方,千万要稳,不能发慌,一慌手脚一乱,命就保不住啦。
杨万伤心地应了。
杨玉春和王桂花死后,杨万又去放排,但是他一直在寻思如何把自己会的本事拿出来帮帮大伙,为大伙做点好事。
有一次杨万放排回来,走到门坎哨的时候对大伙说:我从今天起就不回去了,我就住在门坎哨的边上,凡是有木排下来我就去帮忙。
杨万这么一说,大伙都很支持,于是大伙帮他在江边搭了个小窝棚……”
(注:门坎哨的故事出自东北木帮民间故事,故事原型就在长白县十四道沟。)
喜欢重生六零:退亲后我靠打猎暴富请大家收藏:(064806.com)重生六零:退亲后我靠打猎暴富www.064806.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点击弹出菜单